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乱清 > 第二一二章 惊世一祭

第二一二章 惊世一祭

辅政王一开口,就很有特色了:一是自称“后辈末学,辅政关氏”——自谦之余,自占身份;一是以“阎忠烈将军”称呼阎应元。

高宗“准建”阎祠的同时,将江阴城守的三位主将——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分别赐谥“忠烈”、“烈愍”、“节愍”,陈明遇的“烈愍”、冯厚敦的“节愍”,尚多少有一层“惜其未识天命,议其梗化之非”的意味,但阎应元的“忠烈”,却是堂皇正大,无可挑剔,显示朝廷和解的诚意,确实是十足十的。

而“将军”,则是民间对阎应元的称呼,辅政王将官方的谥号和民间的俗称,揉在一起,倒也别致。

“《尚书》曰:‘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关卓凡声音清越,“卓凡则以为,于周则顽民,于殷则义士,固各为其主哉!”

各为自主?

这……

“当乙酉之时,胜国天下,亡于李闯,本朝入关讨贼,率土归仁,大人先生,熠耀景从!”

乙酉,即一六四五年;“胜国”,不是胜利之国,刚好相反,败亡之国才称“胜国”,也即本朝称前朝为“胜国”,隐含“为我所胜之国”之意。

至于“大人先生,熠耀景从”,讥讽的意味,就很重了。

“江阴,弹丸下邑;典史,微秩末吏,然忠烈将军从新朝革命之余,为故国回天之举,奋臂于虮虱编氓之中,啸傲于江头片壤之上,独膏二十四万大军之斧钺,树立卓然,前后凡八十一日!其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百年之后,尤令人不能安坐——”

微微一顿,“我高宗纯皇帝读史至此,扼腕掩卷,怅然太息!”

这一段,“弹丸下邑”、“微秩末吏”、“虮虱编氓”、“江头片壤”,无不点明江阴抵抗力量的卑弱,如是,才有“独膏二十四万大军之斧钺,树立卓然,前后凡八十一日”的“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至于“不能安坐”以及“读史至此,扼腕掩卷,怅然太息”的,其实是关卓凡自己;不过,这个锅,扣到高宗的头上,想来亦无不可——反正,赐谥、建祠,都是高宗手上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关卓凡含蓄的指出,高宗纯皇帝早就替阎应元“平反”啦。

“明季纲常节义,诚所难言;其掌国柄者,无论贤愚,皆固步自封,以邻为壑,视友如仇,若匪此,列郡何至望风披靡,王师何至势如破竹?”

“而以忠烈将军之区区,非独能顾纲常、思节义,更以置锥之地,劳百战雄师,反复无功,则忠烈将军之忠、之能,光烈千秋矣!”

“或谓忠烈将军愚甚,卓凡则谓忠烈将军忠甚、烈甚!或谓忠烈将军事不忍传,卓凡则谓岂忍不传?或谓当讳、当讳,卓凡则谓此一时、彼一时,何讳之有?且圣朝宽大,国史褒忠,锡微臣以通谥,许士民以祠祭,岂曰仇之?直甚予之!”

“发烈士之孤忠,彰圣朝之盛德,周顽、殷义,一视同仁,此其时矣!”

“既不论周、殷,又何分旗、汉?今时今日,其惟知华夏矣!”

听到这儿,殿内众人无不心激荡——

“题眼”出来了!

“辛酉以来,筚路蓝缕,生聚教训,吐故纳新,中国面目焕然,忠烈将军在天之灵,亦必欣喜!”

咦,“辛酉以来”什么的,不是对法兰西宣战诏书里的话吗?

是滴,下头还有呢。

“然有法兰西国,自恃力强,以横逆加我,想我中国虽为至热爱和平之国度,我华夏却为至坚忍果敢之族群,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法夷无知,晓乙酉之江阴事乎?晓将军之忠烈乎?十万编氓,犹不可侮,况我四万万华夏赤子,挥汗可成雨,众志可成城?”

“卓凡不才,领衔军机,辅政王事,深知铁石虽坚,非淬火不能成钢,中国非有此一战,不能为东方巨擘,比肩泰西诸强,屹立世界之林,则此役为我华夏淬火之役,明矣!”

“战端一开,地无分海南漠北,人无分老幼男女,凡我率土之滨,皆应慷慨以赴,前线后方,戮力壹心,则全捷可期!盛世可待!”

“忠烈将军在天之灵,其佑我中华矣!”

“呜呼哀哉!尚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