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宋胆 > 第182章 好诗、好湿(求订阅)

第182章 好诗、好湿(求订阅)

“由内而外,由亲至疏”,对于绝大多数朝臣来说,也只知道这八个字的大方赂,只有少数几个各衙官了解完整的计划。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长远计划,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五年计划。

涵盖军事、民生、外交、经济、生产和各类研等所有方面。

而最先动起来的,也是大庆殿议会那七天之中,最忙的一个部门——户部。

户部侍郎曹庆熏没说累死,也起码去了半条命。

户部这边主抓民生、户籍,是整个大方略的第一步。也就由内而外的“内”,更是这两年成败重要的一环。

曹庆熏几乎是一吸不停,把官员打回家之后,马上与两个户部员外郎,还有工部侍郎王仲林凑到一块,翻出新崖山城的城建图纸,聚详谈。

“没地方了啊!”王仲林眉头不展,“你看哪有地方?城里已经塞满了,一点空处都挤不出来。”

曹庆熏则道:“没地方就拆,就要!官家下的死令,半月之内,必须把养济院、济医堂、济老院、官学,全部落实到位。”

曹庆熏所说的这些都是民生设施,也就是宋代的社会福利。

养济院,等同于后世的孤儿院和幼儿园。

两宋时期,工商业空前展,又不似明清两朝,提倡女子足不出户,所以大宋城民出现了很多“双职工”家庭。无论男妇,皆在外做工,贴补家用。

有条件的,自是雇佣使女在家中照顾老人小孩。

次之,则在街邻之中寻共用使户,几家或十几家一起将幼儿托管于一户,按月给钱。

说白了,就是后世的保姆和私人托儿所。

如果连私人托儿所都雇不起,那就只能指望官府的福利机构——养济院了。

不得不说,两宋窝囊是窝囊了点,但民间福利做的还是很到位的。

州府大城由官府出资赡养孤寡? 也接收贫户幼儿一并照料? 使得贫户不用单独腾出一个劳力累于家务。

至于济医堂和济老院,和养济院差不多? 一个是官办医疗? 一个是敬老院。

虽然做不到后世那般完备,可起码聊胜于无。对宋代的民生稳定? 以及工商业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事实上? 南北两宋都被外族打的抬不起头来? 可是百姓却依旧拥戴赵氏,不忘旧国,靖康如此,崖山之难亦如此。

很大原因就是? 两宋如果横向对比各朝各代? 对老百姓真的还不错。至少在封建王朝,算是排在前列的了。

这其中,官办的免费托儿、免费医疗、养老,甚至官办的免费教育,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这些公共福利? 一直沿用到中原败亡。

到了扶桑之后,没有继续这些福利?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扶桑大宋本质上? 就是全民统战、统工的军管制度,根本就没有按照一个正常的国家来展。

从住房到个人分工? 皆由朝廷统一调配。甚至没有县州等行政划分? 军政务皆由军屯代管。有点像后世的公社时期? 吃大锅饭。

二,则是军民的心气儿了。

扶桑一共就十几万人,备战备产已经是捉襟见肘。

从上到下,恨不得有一分力使十分力的全身心扑到备战之中,哪还有余心余力搞什么养济院什么的?

困难自己克服,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多造船、多造刀剑、多储粮,到时候打回中原去。

五年下来,虽然缺少社会福利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但却一直没有解决。

相公们心里也都清楚,但是真没那个精力。

那为什么,赵维一回来就先办这个事儿呢?

废话!扶桑这十几万人也是人,也有权利享受生活,甚至比任何人都有这个权利。

赵维不但要把养济院等社会福利全都恢复起来,而且要办好,让这大宋忠民享受最好的待遇。

“半月......”王仲林苦笑一声。

宁王想法是好的,而且做为少数知悉内情的重臣,他还知道宁王的用意可不仅仅是让宋民过好日子,他还有别的心思。

但是,你也不能把工部都当铁人用啊?

半个月,从征地到建成,确实太急了。

一旁参与进来的两个户部员外郎还不知道朝廷用心,甚至都觉得根本就没这个必要。

有人出声道:“曹侍郎,王侍郎,有这个必要吗?”

“现在不是在临安,更是不是在中原,郎中有朝廷统一调配,本身就是大病小情全民皆可就医;老幼养济在军屯也有严格的制度,统一供食供养。

至于官学,这个确实没有,可是哪有闲人去教娃娃?

再说了,官员家属自有官员自己抽空教导,百姓之儿十来岁就进船厂下地头了,读书可是造不出大船,也种不出粮食的。”

结果,曹庆熏怒目一瞪,“你懂什么!?官家、宁王如此安排,自有道理,尔等不可妄论!”

其实,起初曹庆熏、王仲林也不明白这是干什么,但是看了全部方略,就没有异议了。

而偏偏他们看到的东西不能向下面的人说,下面的人只要知道要建,而且要快建就行了。

呵斥完两个手下,曹庆熏不再多言,也实在是不好解释。

宁王的方略做的长远,短时间可能都看不到效果,要到最后才能力,这话更不能说。

指着城中几处繁华所在,“时间紧迫,就不多考虑了,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你二人亲自去落实,不管花多少钱,把地给我拿过来!”

抬头看向王仲林,“拿完地,就看你的了!”

王仲林都快哭了,“半个月,我真做不到啊!”

可是,一想到大庆殿里现在还睡着的那几位,一咬牙,“行!!老子豁出去了,大不了这半个月就盯在工地上!”

曹庆熏听的直咧嘴,半个月...七天你就跟个叫花子差不多了,再来半个月,谁还认得你这工部侍郎?

但是,没办法,官家下了死令,不熬也得熬。不光王仲林要熬,他也要熬,而并不比王仲林轻松。

他却没想过,他曹庆熏现在还不如王仲林呢!

这七天,他是被殿内传唤最多的,也是最累的,几乎就没怎么合过眼。不说外形如何,要是让他再这么熬上半个月,人就废了。

而事实上,曹、王二人想的有些过于惨烈了。

半个月,其实还是赵维给他们留出了一部分空间的。

而且任务也远没有他们想像中的那么繁重,因为这次是举朝联动。

曹庆熏这边征完了地。

有的地上有建筑,可以直接用,那工部就不用拆。

有的实在没法改造的,就推倒重建。

也是他们这边确定下来建造图纸,那边由禁军直派的兵卒马上进场,上千个悍卒一夜之间就能把那里夷为平地。

接着打地基、夯实地面,也是禁军的活。一率人海战术,只求效率。

而禁军入场的同时,殿前司的人已经开始从林场那边往过拉木料了。

人力、物力、财力,每一个节点都衔接到位,不快才怪。

场地问题解决了,剩下就是曹庆熏来调配人员。

养济院也好、济医堂也罢,都是要人的。

这一点同样不用曹庆熏怎么操心,大内、尚医局、尚食局都已经接到了待命的诏令。

这次不但要办,而且要办的好。

由大内副总管李旬季亲任养济院、济医堂以及济老院主事。从宫中直派太监、宫女入养济院、济老院,尚食局派厨子打理三餐。

济医堂则是尚医局的御医轮值坐堂。

官学规格更高,参知政事张简之亲任山长,教谕都是原临安太学的博士卸任现有官职,入官学坐镇。

所有经费、工具,户部拨款统一采购,绝对够用。

而由于养济院等官办福利都设在新崖山最繁华的地段,百姓们也自然不会看不到。

昨天听说对门那家有户部的大官来协商搬迁,第二天人就没了。

等到第二天晚上,闹腾了一宿,早起一看,好端端的屋舍就已经是平地了。

又过了没两天,却是一栋栋高楼已经搭起了雏形.。

百姓们看着生疑,“这是要干啥啊?”

上前一打听,要开养济院?无不面面相觑,心思各异。

有的人认为这是好事儿,提升民生福利,自然没得说。

可也有的人暗自皱眉,觉得别扭。

怎么说呢?

这些人觉得没必要,现在就挺好,建了这么多没用的东西,花了钱不说,还有点好逸恶劳的意思。更有甚者,大骂朝廷这是燕安酖毒。

他们来扶桑可不是奔着什么享乐、什么福利来的,他们是来救国的,将来是要打回大宋江山的。

你怎么能建这些东西呢?还建这么好?到时候,谁还想走?谁还记得国仇家恨?

卧薪尝胆尝的是苦,现在都剩甜了,那还怎么忆苦灭吴?

燕安酖毒,这就是燕安酖毒!安于享乐,有如饮鸩酒自毒啊!

而且这样人的,不在少数。

说白了,这些忠民都淳朴至极,死都不怕,跟着官家从崖山到扶桑。万万里之遥一路走来,心里的那股子劲儿已经定死了。

官家说要图强,那就是图强,命都可以不要。

可是,他们见不得官家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要是官家动摇了,不想回去了,或者开始享乐了,那他们心里的那个支撑也就崩塌了。

这事儿闹的很大,沸沸扬扬。

到后来,甚至演变成了,总有一些百姓自地围拢在养济院等地不走,苦劝工匠和兵卒,“别盖了,我们不用!”

就是得苦着自己,才能不忘中原啊!

......

————————

“养济院?”

户部“归乡筹备委员会”老哥仨儿跟蹲禁闭似的,窝在小屋子里,人搭理。

可是,外面的消息怎么可能不知道?不关心呢?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