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缘何对表兄那般拘束?娘今天还说,你自小和两个表兄亲近。”
宋念脸上不自然地僵了一下,还是对妻子说了实话:
“我虽是从小跟着姑父读书,却有一半时间都由表哥们教导,二表哥总带着我偷玩,大表哥却要罚我们抄书。日子久了,自然是敬畏大过亲近了。”
沈氏被丈夫的话逗乐了,平日只见他在孩子面前说“为父当年如何如何勤奋爱学”,原来也有怕读书的时候啊。
小夫妻两个在讨论儿时趣事,隔壁的母女俩却在聊着婚事。
王璞的话让母女俩各有思量,倒是都觉得这门亲事更靠谱了:赵家如果处处好,又怎会特意来县里寻摸结亲地人家呢?正式因为赵家有和族长、白家的矛盾,他们才想借王家、宋家去对抗他们的插手。
结亲这事儿,并不怕双方有利益考量,反而越需要用到对方,这亲事也就越稳固。
至于赵家想过继孩子,这是大事儿,绝不是他们赵家上下嘴皮子一碰能决定的,总有宋家周旋的余地。
宋老太太自宋茹归家后,就为她的未来发愁。
如今有门好亲事,她迫切地想让女儿抓住。只是身为女方,到底要矜持些,所以她强压下焦灼的心情,反反复复教导女儿该如何应对婆婆、长嫂、继子继女。
宋老太太虽然读书不多,却有着多年为人媳妇的智慧,哪怕早就对女儿说了不知多少次,此刻还要再叮嘱一番:
“茹娘,你记住,旁的都是虚的,自己过得好才是真的。娘就是后悔,当年听了你爹那老古板的话,让你学了那么多没用的东西,以至于在冯家苦苦熬着。”
宋茹低了头,她有时候也会想,如果当年没学那么多女则女戒,是不是就不会受那么多苦?
但是,女人不都是这样吗?忍着受着守着,才会迎来老了之后的好日子。
更何况,如果不是那些教导,她在冯家守寡后的日子就更难熬了。
想到这里,宋茹摇了摇头:
“我知道爹娘是为我好。”
“说这些也没用了,你就记住一件事儿,学你嫂子,进门后先伏小做低,等生了儿子傍身,就要学会为孩子打算了。至于婆婆妯娌,大面上过得去就行,别自苦。”
宋茹和沈氏关系还不错,毕竟守寡的小姑子,在兄嫂家一住两年,还能自自在在地过日子,全靠嫂子宽和了。
因此,她替嫂子说好话:
“嫂子挺好的,对娘很恭顺,对哥哥也体贴。”
宋老太太没好气地看了眼女儿:这木头脑袋,重点是嫂子好不好吗?
“我知道,我没说她这样不好。但凡有点脑子的婆婆,就知道不能把儿媳妇调教成唯唯诺诺的受气包,这样的儿媳妇,以后怎么撑起家来?”
说着,宋老太太又来气了,再一次吐槽前任亲家:
“那冯家两口子,就是蠢货,天天想着怎么折腾儿媳妇,却不想想,他们是老妖怪吗?能活千世万世?”
“你那大嫂,是个好的,可惜没碰到好公婆,更没碰到好男人,儿子再不争气,她怕是难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