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去南洋经商了,不过其家人还在颍州。”
“刘瑾,拟旨,赏高家人內帑银五百两。赐朕手书一幅,可悬挂于高家门楣之上。传旨高家,高长生若是回来,让他……,不,黄义,你让颍州地方官护送高长生,来京见朕。黄义办事得力,赏银100两。”
朱厚照说完,展开纸笔,略一沉思,写下了四个大字:造福于民。
“黄义,你回凤阳之后传朕的旨意,叫地方官在凤阳府推广玉米种植,越多越好。同时,找一些人手,住下乡下,从选地开始,到播种、施肥、除草、铲趟、秋收,全程跟踪,总结编写出一套种植要领出来,便于将来传播,此事至关重要。编写成书之后,呈送上来,朕要亲自浏览。”
“奴婢领旨。”
各地官员常有献宝、献祥瑞之举,历代相沿成习。
朱厚照登基不久,就下敕令,各地停止献宝、献祥瑞。
今天这个玉米,刘瑾开始的时候也没当回事儿。现在见皇上如此重视,灵机一动,就有了主意。
“皇上,这个玉蜀黍既然能造福万民,何不赐它一个名字?”
朱厚照一想,也有道理啊。
玉米今后要在全国推广种植,各地叫法可能不同。统一名称,对于今后的推广、称呼、行文都比较方便。
皇上亲自给玉米命名,可以扩大玉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便于人们接受和推广。
“玉蜀黍颗粒洁白,如同美玉。能够作为口粮,让天下百姓免于饥馑,价值如玉。就叫它玉米吧。”
“恰如其分,皇上圣明啊。黄义,听见了么,这个玉蜀黍,今后就叫做玉米。你回去之后,晓谕颍州官民,以后不可再叫什么玉蜀黍。”
朱厚照急忙摆手。
“不必如此费神。朕虽然命名,但玉蜀黍有名在先,叫了也就叫了,不必为此大动干戈。”
这个刘瑾,一有机会就拉大旗作虎皮。不过就是个名字嘛,何必那么较真?
朕亲自命名玉米,很多人抢着用还来不及呢,哪里还用你官方强迫使用?
这个龟儿子,就知道搞形式主义、低级红高级黑那一套。
“刘瑾,把这些玉米种子送到皇庄……,不,还是留在这里,由朕亲自保管吧。”
刘瑾带着黄义出去,朱厚照把玉米拿到舆地图厅,用一个绳子吊在屋樑上,免得被老鼠吃了。
现在的每一粒玉米,都是种子,十分珍贵。
玉米已经有了,还剩下番薯和马铃薯两种作物,需要引进。
这两种作物跟玉米一样,也是原产于美洲。
根据历史记载,番薯在80多年之后的万历年二十一年,由福建、商人陈振龙和其子陈经纶从吕宋引进。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的安第斯山区,按照原来的历史进程,现在还没有向美洲以外的地方扩散。欧洲人引进马铃薯,已经是四五十年之后的事情。
不过,时空发生了扭曲,英国的历史进程提前了80多年。
按照这个进程计算,英国人可能已经引进了马铃薯。不过,他们还只是把马铃薯当成一种观赏植物,不知道马铃薯的块茎可以吃。要等到将近一百来年之后,法国一位农学家才发现马铃薯可以食用。
他相信,在欧洲商人和天竺、南洋的贸易中,有可能出现马铃薯。
所以从去年开始,朱厚照就叫锦衣卫在海外商人中搜寻番薯和马铃薯,准备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