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 第134章:稳中求进大汉必兴

第134章:稳中求进大汉必兴

但是,诸葛亮可是丞相。

诸葛亮治理蜀中近十年,肯定是要比他更了解大汉。

所以在实施之前,他还是想听听诸葛亮的意思。

只是,当听徐庶将整个科举制度,详细说完之后,诸葛亮却是眉头微皱。

此时屋内,只有他们两人。

“元直啊!”诸葛亮道:“这科举制度虽好,但是却动了世家的利益,即使是益州,从先帝入蜀算起,到现在也就十年光景。”

诸葛亮是真的担心。

先不说关中,得说说益州。

因为关中大汉初得,实施一些新政,倒也可以从容应对,况且关中人口并不多,反对的声音,必然不会太大。

但是益州。

目前来说,益州还是属于大汉的根本。

科举制度一旦施行,世家就不能在举荐人才。

这——

“丞相以为;”徐庶想了想,却问道:“若要实施科举制度,当用何种方式?”

了解了整个科举制度,徐庶现在是完全认可这种制度。

察举制虽然施行了四百余年,但是其中的弊端,却也是显而易见。

因为察举,并不一定能面面俱到,举荐的人才多为亲友顾邻,而非真正的有才学之人,往往中间还有各种利益链条。

但是科举却不同。

朝廷分科取士,择优录取。

更重要的一点,其实徐庶这几个月下来,他也看到了大汉的内部危机,那就是氏族派系的问题。

虽然他没有去蜀中,但是却对蜀中氏族也多少有些了解。

此番若不是大汉攻占关中,蜀中的氏族依然难有出头之日,因为朝廷重要的官员,基本都是荆州、东州人为主,而蜀中本地氏族,多为低阶官员。

如今大汉定都长安,需要大批量的官员。

之前在成都坐镇朝堂的荆州、东州两派主要人员,此时基本都到长安任职,而益州则空出来很多空缺,经过皇帝刘禅的建议,给了益州人一定的权利,让他们自己治理蜀中。

但是——

为了蜀中的政局稳定,蜀中的主官,其实还是一些丞相认可的人,比如董允便是,他现在就是蜀中的最高主官。

至于其他人,也是依靠裙带关系。

如此长期下去,大汉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氏族的问题。

徐庶觉得,大汉若想发展壮大,解决内部矛盾,就是关键。

或许科举制度,能够改善这一颓势。

因为一旦推行科举,大汉下辖的郡县,无论是氏族,士子,还是平民百姓,他们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得晋升的机会。

特别是士子入世之后,将逐渐稀释氏族在在朝廷的隐患。

他现在主管大汉内政,解决内部矛盾,也就是他现在首先想要做的事情。

徐庶的分析,诸葛亮想了想,也觉得有些道理。

不过对于废除察举制,直接推行科举制,他有不同的意见,他说道:“亮以为,当下的大汉或许可以是察举科举并行,然后逐步推行,最后取消察举制,更为妥帖。”

相比于徐庶的一刀切,诸葛亮更愿意选择缓步推进。

“这样也好!”徐庶点了点头,道:“察举科举并行,先让百姓们知道,好好读书,即使是平民,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他们的命运。”

“正是如此。”

诸葛亮笑着说道:“现在底层百姓基本目不识丁,若察举科举并行,首先提拔一批士子入世,同时也让天下百姓知道,读书将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数年之后我大汉学子必然增多。”

“届时科举已经开始推行,慢慢取消察举制度,也不会引起太大震荡。”

......

......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