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曾良君的口气也严厉起来了。
曾良君的话让萧炎松为之一窒,萧炎松也不知道说什么了,曾良君的意思也没有偏颇之意,说白了曾良君要谁主张谁举证,你萧炎松若是觉得扁平型缆绳不好,就证明这玩意有什么不好,如果无法证明,那就看集体表决的结果。
这个事情在曾良君的眼里督促下,终于将扁平型缆绳敲定下来。
从某个角度来说,缆绳是太空电梯里面最为庞大的一部分,虽说缆绳比较细,可是整个缆绳的长度接近四万公里,这个长度差一点能够绕地球一圈了。
一条四万公里长的绳子,即便这条绳子再细,总体来说体积也将是惊人的,这就是为什么石墨烯发明之前,世界上没有其他的物质能够替代。
除了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之外,再没有任何一种物质有如此大的强度,能够支撑几十公里而不断裂。
不过四万公里说起来似乎很长,实际上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华夏的高速公路总长达都已经达到八万公里那么长了,相比高速公里,缆绳要好做许多。
缆绳制造是非常容易的一环,可以通过现有的石墨烯厂家进货,然后开发数台设备对石墨烯进行加工,并且与碳纳米管混合在一起,这东西做起来还是非常容易的。
问题是缆绳做起来容易,弄到天上去是一个问题。
石墨烯是非常轻,可是终究是有重量的,多了之后照样能够压死人,三十万公里完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解决的办法其实也有,这个办法其实早就有人想办法了,在nasa的时候高波就意识到米国人真的有一些非常惊人的设想,说出来都能够吓死人的那种,这也是为什么米国科技能够甩地球上其他国家那么远的原因。
将缆绳分割成数段,推送平衡锤的组件发射上天空,等到所有的平衡锤都发射后,然后拼接在一起,再将缆绳从外太空慢慢的放下来。
此前米国也打着同样的主意,只不过他们打主意的对象不是平衡锤组件,他们直接打国际空间站的主意,他们同样是将缆绳分段依靠太空飞船反复的运送到国际空间站里面,然后再一段一段的连接起来。
这个办法并不是很难想,从现在来看似乎也是唯一的办法,人类不可能用火箭或者航天飞机将一根细长的缆绳拖拽上太空,只能够分段送出太空后再慢慢的送下来。
这个问题不用曾良君操心,这超出了他的专业范畴,只是他现在坐的这个位置,要起到一个统筹调度的作用。
今天既然做了一回黑脸,这事情就该解决了,没多久大家就挨在一起投票决定了方案,果然,部分人都认可第二种方案。
萧炎松脸色有些不好看,但是这事情他也知道自己做不了主,最后也只能够闭嘴了。
方案定下来,就要开始准备材料了。
四十万公里长度的石墨烯以及碳纳米管,这是一个大工程,同样是一块大肥肉,现在只要是能够生产石墨烯的大企业都睁大眼睛盯着呢,就等着天梯公司发话了。
曾良君一口气约见了七个人,这七个人放在他们那地方都是赫赫有名的大老板,或者国企老总。
华夏的石墨烯产业链中,这七个人的企业所占的份额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
这七个人当然知道曾良君找自己的目的,今天就是来谈合作的事情。
这种生意,只要谈成了,就有大把的银子进账,对于这七个人来说,这事情一直就是他们朝思暮想的。
此前石墨烯作为新型材料,简直炙手可热,只要能够跟石墨烯扯上一点关系的股票就是蹭蹭的往上面涨。
石墨烯在投资市场表现的如此火热,可是在销售市场反响却不及预期。
不管什么时候,人类要接受一个新生事物,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当年火车和汽车刚刚被发明的时候,都还被人耻笑过连马车都不如呢。
石墨烯在民用市场的扩大是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实际上石墨烯的普及已经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中落实了,可是那些产业相比民用市场实在是太小,所以民用市场的口子还需要慢慢打开。
问题是当初掺和进入石墨烯市场的人太多了,这几乎等于搞了一次大跃进,不少大型企业都将这玩意当做重头戏在做,完全是一副豁出去的样子,不成功便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