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局势下,开发华夏国内的石油暂时应急是必要的打算。
而国家战略储备局的任务就是对各种物资进行战略储备和规划使用。
除了军民都需要的食品、石油、被服之外,枪械、火炮、弹药这些军用的物资更是储备的大头。
韦珣给国家战略储备局的目标是在三年内完成十五亿华元的武备储备。
其中弹药六亿华元,枪支两亿华元,火炮一亿五千万华元,运输卡车两千五华元,战斗机及轰炸机五千万华元,装甲战车七千五百万华元,被服、粮食及其他军用品储备四亿华元。
如此大规模的储备必然是需要华夏国内的各种工业**全开半年多。
别人可能没有感受过打穷仗的憋屈,韦珣可是深刻的知道其中的苦涩。
在抗战时期,华夏不仅缺少枪支弹药,食物被服也是极为短缺,那种穷苦的日子固然可以锻炼军队的意志,但在可以打富裕仗的情况下谁愿意去呢?
在武备上多花一些钱就能少死一些人,其中的成本在资本主义国家来看只要不弱于敌人即可的要求,在华夏却是要求尽可能的好。
这十五亿华元的储备还只是第一期储备,如果两大阵营开战,第二期储备将会立即执行。
第二期的储备计划更是丧心病狂的三十亿华元,再加上要储备起来进行贸易的物资,华夏国营的重工业、军工业及军民两用的原料提供工厂都是下满了订单。
与其战争开启之后着急忙慌的生产,还不如提前生产好作为储备。
即便到时候用不了那么多,只要保存妥当,还能外售给其他国家。
元末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现在的华夏也是和两大阵营一样在积极备战,甚至于华夏因为韦珣这个知道世界大战的惨烈的领袖,华夏的备战更彻底,准备更充分。
仅仅是国家战略储备局的储备计划就将华夏未来几年的金矿及伪纱计划的收益消耗一空。
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源,发上一笔横财,韦珣计划在开年之后就启动欧洲的间谍网络,将一部分华夏十年来培养的间谍抽调一部分执行探路的计划。
华夏对印度的情况只是知道大概,远不如扎根二百多年的英国知道得多。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同时可以进行的自然是侦察工作了。
山川河流的地形,气候风俗人口以及资源,都是情报组织需要进行绘制侦侦察的。这些情报人员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前往印度先去探查一下拥有的财富。
强人剪径都会先踩点,收买人手了解肥羊的情况,更何况是几十万军队未来南下进入印度发财的计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