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的笑容 > 第三章 层封的记忆

第三章 层封的记忆

上个周末我特意去看了我们这里唯一没有被拆掉的一个招待所,当时的市第三招待所,简称“三招”。它满是沧桑,早就人去楼空,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仍然孤寂的矗立在那里,它的旁边立了一块石碑,标明它现在的身份是省级文物保护建筑,在这块石碑的背面记录着这座建筑曾经的辉煌。

墙上爬满爬山虎,窗脚楼顶长满杂草的这座民国时的建筑曾经是我们当地最有名最奢华的一个大旅馆,后来成为民国时我们本市的市政府所在地,最后又改建成为我们本市市政府的第三招待所。可是,现在它的功能早已退化,曾经的民国时期的市政府办公大楼就此打上一个句号,摇身一变而成为了现在的省级文物保护建筑。

照相机,在那个年代绝对是奢侈品。即使是奢侈品,我也未曾看到过别人拿着相机到处拍照。在那个年代,照相机是一件谋生的工具,谁拥有一台照相机就等于谁拥有一份体面而又收入高的工作。我上学所在的初中部就有一间照相室,是由我们一位爱好摄影的英语老师兼职,而且对外营业。这位英语老师既是教初三英语的老师,他又是这间学校出资的照相室的小老板。

当时的照相机使用起来极为复杂,如此复杂的技术让一般人是不容易学会的。相片是在圆筒状的感光胶卷上成像的,没有现在这样的自动对焦技术,一切全凭着照相师傅的手工操作,如果焦距对的不好,或者光线掌握不好,照出来的相片就会模糊不清楚。光会拿着相机拍照,那还是远远不够的,照相师傅等一卷胶卷照完,就会躲在一个漆黑的不能见光的黑屋里取下胶卷,然后同样在如此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里完成胶卷的冲洗。只有经过这样的一番操作才会形成已经成像的胶卷,最后还要拿着这些成像的胶卷到市里大型的照相馆把胶卷刷成照片。那个时候的照片都是黑白的,人们如果多花点钱,就可以通过染色的方法把这样的黑白照片变成不伦不类的彩色照片。

现在的人们已经人人都会照相,哪怕是个三岁小孩也会拿起手机打开相机功能帮你拍个不停。现在的人们在照相时,无须对焦、无须考虑光照,一切都是自动的。现在的人们除了婚纱照需要去冲刷照片以外,人们再也无需冲刷照片了,一切的美好都被保存在自己的手机里,可以随时翻看。

现在的家庭再也不会像原来的家庭那样,把照片框当成是家里最为炫耀的一件摆设。当时的家家户户几乎都会用玻璃和木条做成一个长方形的方框,在里面放上照片,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它挂在墙上,只等着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作一番无比自豪的炫耀!

久远的年代总会留下这些点滴的记忆,层封的记忆一旦被打开,就如春天的小雨润泽心田,温馨而甜美。是的,那个时候,虽然贫穷依旧,但是除却贫穷,美好的值得回味的东西实在太多,犹如那座尚未被拆迁的招待所,总是让你百看不厌!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