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政没有在朝会上接见二人,也没有选择在千秋殿接待。
原因是齐鲁两国多年来第一次来使,从未与汉国正式结交,所以这才选择在了这偏殿。
将两份国书过目,上面的内容大体一致。
无非是见汉国崛起,都想争取拉拢汉国。
当然这只是附带的,毕竟他们都知晓汉国与燕国此时正交恶,不想节外生枝。
后面对我马匹等战略物资的商贸协定,才是两国派出使者的真正目的。
看了一眼国书,奚政淡淡地说道:“两国都以百金价格购买战马,孤倒是不好抉择了。”
这钱一定是要赚的,但既然掌握着如此重要的战略资源,怎么个卖法也有讲究。
在能卖出更高价格的同时,还能获取最大的政治资本,这才是国家贸易中的利益最大化。
咸州养马地虽然每年出产不多,但对于这些中原国家来说,这里已是战马数量最多的获取渠道。
草原鲜卑、突厥尚在互相攻伐,自身对战马的消耗也很大。
而周国把控着关陇的养马地,更垄断了来自于西域和北方草原的战马进口。
所以尽管今年只有五千匹上下,莫说是对于齐鲁,便是商国也十分眼红。
区区百金一匹的市场价格便想拿下?
便是没做过生意的奚政,也知道这是无稽之谈。
两国使者顿时明白汉国这是要坐地起价了。
姜或率先反应过来,连忙道:“听闻咸州刚发生了饥荒,正值缺粮,我王体恤汉国,愿接济粮食两百万担。”
这姜或端得精明,没有直接将战马的价格抬高,而是间接赠送粮食。
粮食自然是越多越好,但奚政觉得远远不够。
寇准也明白奚政心中所想,微微笑道:“鲁王深明大义,不过这场旱灾来势汹汹,想必鲁使也听说了,我王慈悲,要将赈济粮一直发到明年开春……”
一旁的刘穆之也是愁容满面:“不错,我大汉百姓虽少,但由于旱灾,粮仓只出不进,便是再多的粮草,也难以填补这还剩半年的口子。”
这话并不假,尽管汉国想方设法、倾全国之力购进粮食,最终也难以将这无底洞给堵住。
一担粮食看似很多,却只够人吃上两月。
若换做正当年的青壮,一担粮甚至只能吃上一个月出头。
如此一来,整个汉国现在,每月光粮食的消耗,便有一百万担之巨。
虽然缴了卫辽国库,奚政又想着法子搞来了不少银两。
但此刻休养生息,光是国内发展便花钱如流水,更何况每月还要大量购进粮食。
这贸易一事,自然是能抬高多少,便多赚一些。
姜或正欲说话,一旁的田沧突然沉声道:“齐国没有粮食,不过若汉国不满意百金的价格,便是再添上三成,我王还是能承受得起的。”
鲁国因为离江州更近,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其粮仓要比齐国充实许多。
而齐国想要从江州购进粮食,便和咸州一样,只能走海路。
海路风险巨大,有时遇上风暴,十船能抵达一船都已是万幸。
对于粮食,齐国亦是不舍。
但齐国临海,且日晒充足。
作为最大的海盐出产国,齐国不缺银两。
汉国缺银两,但更缺粮食。
而粮食储备,也是汉国未来的重中之重。
所以哪怕拼着国内白银大量外流,奚政也要大量购进粮食,来多少买多少。
所以相比起全部卖成钱,汉国还是更倾向于鲁国开出的价格。
但国家贸易,从来就不光是钱上面的事,还要考虑到个中利益。
齐鲁之争,鲁国近年来屡屡占的上风。
渤州多为丘陵,耕地同样稀少,对粮食的需求同样很大。
整个渤州最大的产粮区,便是在鲁国。
鲁国四郡,又正好掐断了从江州来往齐国的商道。
若将战马都卖给鲁国,显然会将这天平打破,这不利于汉国对天下的攻略。
奚政想到此处,忽然开口道:“战马一事,可从长计议,孤的大汉,可不只有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