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克以“除妖姬、迎重耳”为名发动政变,得到了当时晋国大部分公族势力和将军们的支持,并一举获得了成功。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他志得意满,清除了骊姬残存势力后,他便与大家决定去请重耳回国继任国君。
但没想到,重耳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此时的重耳滞留在翟国,对晋国所发生的情况只知道一个大概,都知道两任新国君都被杀了,牵连的人很多,晋国是一片血雨腥风。但具体事实却不清楚。追随他的有很多晋国的杰出人士,大家虽然都很期待回国,但又担心陷入新一轮的内乱。而重耳本人更是犹豫不决,在与大家充分研究讨论后,得出了一个糊涂透顶的决定:不能回去,说不定一回去便玩完。
就这样,重耳居然拒绝了里克的邀请。读晋国这段历史的时候,笔者也正是生气:你重耳放着一个君主宝座不坐,流亡国外有那么好吗?你有些担忧无可厚非,那你完全可以先派亲信去晋国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有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再作出结论,这才是明智的嘛。
所以,后来无论是身为晋文公的重耳有多少的英明神武,但在他的历史上,这一步走得很烂。如果他此时回国,可能便不会发生晋国公族几乎被诛尽的悲剧,导致最后晋国被外姓势力掌控,最后是被瓜分,且不会与西方强国秦国结下梁子。并且他以及忠心追随他的那些人杰,就不会白白浪费了那十多年的富贵时间。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多年?你重耳后来即位,不是已经六十多岁了吗?你后来做国君时那么英明,如果你早十多年担任晋国国君,你不是可以为晋国以及晋国人民带来更多更大的希望和实际福祉吗?
但重耳就这样因为担心害怕而没答应里克的邀请,他对里克派来的使者说:“父亲在时,我仓皇出逃;父亲去世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我未尽孝。这样的我,哪有脸回到晋国,哪还有脸当国君呢?”假,太假了!你重耳后来还不是挖空心思要回去当国君吗?而且,那个时候的晋国已经有一位国君在了,你去想方没法把他驱逐走,令那位晋怀公身死流亡之路哩。
里克是大失所望,但也无可奈何,自己总不能去绑架着重耳回国当国君吧。确实,重耳拒绝回国给里克的打击是很沉重的,因为里克发动政变的口号便是“清妖姬、迎重耳”,正是在这样的口号下,里克迅速汇集了原公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在晋国的势力,靠着这三股势力发动政变,连弑两君,获得政变胜利。但政变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迎立重耳为君啊。现在重耳不愿回来,那岂不是向世人宣告你里克发动政变原来没有得到公子重耳的支持啊。
里克心灰意冷,既然你重耳不愿为君,那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你重耳不愿为君,那只能请公子夷吾回晋国继任君位了。但如果夷吾也不愿回来呢?里克心急如焚,如今晋国国内可谓是一片混乱,自己虽然控制了局面,那绝对是短暂的。如果不尽快立一位新君,那晋国国内发生此等大事,周天子肯定要来干涉,或者说,那位春秋霸主齐国肯定要来干涉。
果然,齐国听说晋国居然发生连弑两君的严重违反周礼事件,立即组织了中原诸侯,奉周天子之命来讨伐晋国。里克组织晋军死死把守各处关隘要道,幸亏晋国地理条件易守难攻,国际联军对晋国的情况又不了解,反正齐桓公组织的联军只是象征性地来打了一下晋国,却没讨得半点便宜。齐桓公很窝火,此时他也知道了晋国有个叫里克的家伙,正是他弑杀了两位国君以及一位正卿,但也正是他力挽狂澜,居然打退了联军的讨伐。
齐桓公心里一凛: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