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道没有放假,刘馆主就他们几个就住馆里。所以第二天,梁风帆早早就带了一些衣服,洗刷用品来馆里。吃过早餐,郑师兄就带着梁风帆去见刘馆主。
刘馆主是看上去是五十多岁的样子,红光满面,实际上他已经70了。能收到一个核心学生,他也是很高兴。毕竟这个学费有点贵,一般人接受不了,所以核心学生是很少的。他跟梁风帆说:“核心学生,相当于古时候的记名弟子了。虽然不是正式弟子,但是出门在外,也可以打出门派师傅的名号的。而且只要练出成就,那就可以入室,记录在案,那就是正式的派内弟子了。当然,现在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他问梁风帆:“你之前有练过吗?”梁风帆说:“练过几个月的格斗。”刘馆主点点头。
他接着说:“我的祖上据说是清朝的形意拳大师刘奇兰。年代久远,我们也没有办法探究是真是假,但是我的形意拳确实是家传的。以前就比较讲究出身,现在我们就没有必要讲这个了。我们主要讲拳法。”他顿了顿,严肃地说:“要想练好形意拳,首先要站桩,也就是常说的扎马步,这个桩功是拳法的基础。桩功练好了,那拳法才练得出来,否则一切免谈。这个桩功,也只有核心学生才会传授,普通和精英都没有教,他们只教了一些招数和发力基础。我们形意拳的桩功就叫三体式。”
所谓“三体”,又叫“三才”,原指天、地、人。而在形意拳经中称人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是个小天地,故亦有三体之说,这就是形意拳“三体式”的名称由来。也叫“三才式”或“鹰捉式”。所谓“三体”即泛指上、中、下三盘,亦即头、上肢、下肢,亦包罗上下、内外、通体。前辈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过锻炼扶微功到。如能做到阴阳相合,内外一气,三体纯一,在练功找劲上则能“无可无不可”,故曰“三体重生万物张”。
在练三体式之前,先作自然直立的预备式,目的是为了调息、静心、宁神,排除杂念。正因为它是“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故前人称之为“无极式”。静立是为了准备练动作,由“无为变有为”,虽然外形未动,而“精神确有所专注",故有“无极转为有极”之说。接着就屈臂、屈腿,但左右阴阳不分,两臂贴身抬起,双手相依下按置于腹前,上下束而为一,为做动作作好准备,即所谓:“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源。”故前辈称之为“太极式”。从上述三体式前的三步曲,从“无思无意”到“神有专注”而至“动作即发”这三步曲正是由静到动的,是对内在精神意识的良好训练。经曰:“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真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这些论述在技击上都能起到使对方难知动静、虚实,起到震撼军心的作用。经曰“......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绝明,觉明则神气相通,万物归根合成一气”。拳法大师尚先生说:“形意拳主要练的就是神与气。”丹书云:“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练习时,只有定心宁神,才能意气流行,只有绝于杂念和物象,使神有专注.才会启发灵性。只有这样在锻炼上才能扶入精微,神气贯通;在使用上才能灵感过人。因之在学练中对这默默无为的过程切莫忽视。总的来说,练桩功,就是在练内功,练内力,着重于呼吸与意念,外在的动作不过是配合内在的呼吸与意念而已。
刘馆主说着演练了一遍站桩。然后说:“你就先练三天站桩,先把形做到,然后再调整神。等做到形好神似,那就差不多了,以后就是天天练它,等练出劲来那第一步就算是练成了。”梁风帆用心记忆,跟着他开始练站桩。刘馆主又教了他练桩时的呼吸窍门以及意念运行。练桩功,必须配合这些才有效果。不然单单是一些动作,那早就个个都可以练了,内在的呼吸及意念运行才是重点。刘馆主纠正了他一些动作,调整了一下姿势。点点头:“不错,悟性很好。动作基本到位了。你站桩的时候,不觉得心慌气浮,枯燥无味,配合我教你的呼吸窍门,做到心平气安,内外如一,那就是站对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