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千里觅封侯,在当时鲁王的朝廷里,已经简单到只要手里有几百个人,吹嘘成一万大军,就可以堂而皇之的问鲁王要封赏,分侯立刻就唾手可得。
所谓沐猴而冠,用在那个时期正好合适。
现在鲁王败退到金华,当时金华朝廷上的众多大学士和一大群侯爷,大半都投降了清朝,能跟着鲁王撤退到金华的,只剩下小猫三两只。
要不然朱弘栋在鲁王朝廷上,随便扔块砖头都能砸到一个侯爷。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鲁王朝廷上,据说在南边的隆武朝廷上情况更加过分。
听说那位隆武皇帝刚刚登基,就一口气儿封赏了二十多个大学士,真是创了大明朝的历史记录。
“张大匠,既然爵位你没有兴趣,那本王便赏你一千两银子吧。”
张天伦想了想,这次没有拒绝,当场便谢恩接受下来,只是随后提了一个私人要求。
“王爷,您讲课的那些内容都是在哪儿看到的?能否把那些书籍借给微臣也看一看?”
朱弘栋没想到,张天伦居然在惦记这件事,不过这个要求恐怕很难实现。
“张大匠,这事儿本王没法答应,因为你也知道,本王跟着父王逃难,从兖州逃到台州,又从台州到了绍兴,再次从绍兴到了金华,这一次次逃难,几乎什么都丢掉了。”
“唉!”
张天伦长叹一声。
对此早有预料,也没法说什么,毕竟大家都是这么一路逃难过来的,哪里有可能随身带着几大车书籍。
“不过本王正在不断整理教材,回头可以把教材借给你拿去抄录。”
张天伦没想到峰回路转,王爷答应把教材借给他,这也不错,至少不是全无收获,张天伦立刻兴高采烈地答应下来。
朱弘栋看着兴旺的炉火,转头问张天伦。
“张大匠,这铁料和木炭能供应上吗?如果能供应上,这个平炉就不要熄火了。”
“王爷放心,便是王爷不说微臣也知道,肯定会尽量让平炉不要熄火,一直处于连续的工作状态。”
无论后事还是明末,高炉一旦点燃中间如果不出问题就尽量不会熄火,因为高炉每一次熄火都要承受一次冷却的热胀冷缩,再次点燃的时候同样再承受一次,这中间会对高炉造成伤害。
并且炼铁炼钢的温度极高,每一次熄火之后重新点燃,都需要浪费大量的燃料让炉体整体升温。
中间还要涉及到一系列的炉料板结等问题,所以综合来看,高炉熄火的成本非常高。
朱弘栋见张天伦知道此事便没有再说什么,反正在这些具体的技术细节上,张天伦绝对是现在这个时代技术水平最高的那一小撮。
在这些具体技术上,他能提醒的地方就非常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