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 第二百四十一章一万担粮食换知县

第二百四十一章一万担粮食换知县

有了这个印李朝生就算代理县长了。

洪承畴把大印给了李朝生道:“行了,李县令某家饿了,县令大人莫非不管饭?”

听了这话李朝生道:“谷子,下去准备饭食。”

这段饭很简单,白面膜,大白菜,外加一盘五花肉,洪承畴吃的很多,那吃相不像是一个布政使大人,反倒像是一个饥饿的老汉。

李朝生的吃相倒是挺优雅,洪承畴看着李朝生这吃相道:“以前我吃的比你还优雅,可是当看到饥民之后,才知道什么都是虚的,吃饱才是真格的。”

听了这话李朝生道:“大人看过很多饥民。”

洪承畴道:“咱们这边还强一点,陕北已经开始易子而食了。”

洪承畴说道这里强悍如他也顿了一下,紧跟着继续吃白面膜与大白菜,不过那五花肉不动了,本来那五花肉他吃的是最香了。

李朝生也被易子而食四个字吓到了,不在这个时代,不在这个氛围,可能很难理解这四个字,甚至不会有太多触动,可是在这个时代,这样人人都面黄肌瘦的年代就会知道这四个字是何其残忍。

你吃我子,我吃你子,此乃易子而食。

李朝生不敢想象那画面,作为一个现代人,尽管已经习惯了明末残酷的生活环境,甚至可以面无表情的看完杀人,却不敢想象那画面。

洪承畴吃饱了,他现在很忙,要离开,粮食他会让副将来押运,只要准备好就行,而洪承畴走了之后,李朝生吩咐把去年抢劫范永贵剩余的旧粮给洪承畴,地瓜这东西他还不想给洪承畴,毕竟这东西太高产了。

作为秘密武器用更好,若是拿出去,粮食问题大大缓解,陕西那些贼寇怕是坚持不了多久。

李朝生是个伪善的人,听到易子而食,他会震惊,难过,可是真的让他把秘密武器拿出来救助百姓,他却不愿意,因为这会阻碍他窃取这个国家。

他的目标一直很明确,推翻大明,他来当这天下之主。

不过天下之主没当上,他现在倒是当上了一县之主。

蓝田县令,外加蓝田最大的土匪头子,有权,有兵,那蓝田就是自己的地盘,不过现在别急,等吏部任命诏书下来再说,手续全了才叫名正言顺。

不过这些天李朝生继续跟着人走访,这一次李朝生特地叫上了清风,清风可是六大峪口水渠的缔造者,水利专家。

这回他要修整个蓝田县的水渠,毕竟他现在是蓝田之主,目光就不能太狭隘。

想明白这些,李朝生带着清风一行,策马考察蓝田境内的水渠,发现蓝田县竟然有许多古沟渠,把这些古沟渠都打通,把水库都建设起来,清风说,最起码可以满足蓝田县百分之八十的灌溉需要,那样就不怕旱灾了。

对此李朝生表示满意,只要能满足百分之八十的灌溉,那蓝田就不会缺粮,甚至会有很大的富裕,到时候蓝田县就抖起来了。

为了表示对清风的嘉奖,李朝生破例把自己带回来的一本穿越者必备神书《农田水利工程》送给了清风,清风对这本书如获至宝,因为里面很多水利方面的知识,是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得。

很快一行人溜达到了北乡水库附近,这里是一处荒废的水库,也是蓝田县存留最大的烂尾工程,可以说这个水库要是完成了,北面这六个镇的用水问题基本可以保证。

清风这时指着这个烂尾工程给李朝生介绍:“这个北乡水库,根据资料记载,最早修建是成祖时期……”

这北乡水库是永乐大帝朱棣最开始修的,当时朱棣大帝刚击败蒙古人,发了一笔财,在大臣的建议下要做一些有利于儿孙后辈的事情,于是就在全国各地,大肆修建水库,整理水渠。

不过可惜的是,这北乡水库修建了一半,朱棣就没抗住,死在远征的路上,紧跟着朱高煦哥三就开始抢帝位,这修水库这么花钱的大事也就停了,因此全国上下这种烂尾工程,不在少数,再之后,老朱家一代不如一代,这工程也就彻底烂尾了。

直到今天,他李朝生准备重新修建这烂尾的北乡水库,然后以北乡水库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水渠,成蛛网状向外辐射,然后每隔一段距离修一个小水库,如果遇到洪涝天,小水库可以往大水库倒水,实在不行还能反过来由北乡水库向外泄洪。

可以说只要这水利工程修好了,年年都是风调雨顺,年年都不至于颗粒无收。

李朝生想着,决定把灾民全都派出来修水库,这样省工钱只要管一顿饭就给你玩命干的廉价劳动力,可不多啊。

李朝生想着,紧跟着策马一行人往回走,可是路上李朝生遇到了揪心的一幕,他看到一个灾民把自己的孩子,卖给了当地一个大户人家,只换取了区区五十斤的高粱米。

看到这一切,李朝生都傻了,这时一旁的谷子道:“旅长,走吧,这种事,天天都在蓝田县发生。”

李朝生听了这话一愣,一旁跟着的李朝龙道:“这种大灾之年是难免的,而且这些孩子还算命好的,最起码在咱们蓝田县内买孩子都不是为了吃,在其他地方,这些孩子买回去,就是锅里的一块肉。”

听了这话李朝生转头看向李朝龙,李朝龙这时看着李朝生道:“这几天有不少灾民去我家跟我爹聊天,我爹说的,在咱们家附近的灾民里,就有人把自己的孩子卖了,当天晚上那孩子就被人吃了,那人亲自看见有人在啃自己的孩子,现在整个人都疯疯癫癫的。”

李朝生听着李朝龙的话,心里觉得无比堵得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世道如此,为之奈何啊。

李朝生叹了口气道:“拿出一部分粮食,成立收养院,给我买这些孩子。”

李朝生看着李朝龙说道,李朝龙听了这话没有任何犹豫,表示表示同意,并且要求亲自管理这件事。

在李朝龙看来这笔买卖很值,李家能发扬壮大,离不开李家人的精诚合作,无私奉献,说白了目前,姓李的在李朝生的队伍里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这很好,可是随着李朝生慢慢发展,姓李的不够用了,这就让李朝龙很着急,这样的念头,只有姓李才能信任,人心隔肚皮,族人最可靠。

可是现在族人不够怎么办?

这些孩子就是很好的选择,能选择出来卖的孩子,不会有虚弱,疾病,残疾的,因为这个年代这样的孩子活不了,自然就给他淘汰了。

留下来的都是强壮的,适应能力强的孩子,而这些孩子还只有七八岁,这时候三观还没被竖立完全,完全可以进行洗脑教育,只要好好培养,将来给一个李姓,那他们将来就是李家的人。

因为李家族人里就有很多这样的外来户,比如李德珍,李德宝二人的父亲,就是外族人改性过来的,现在也不是很忠诚吗?

所以李朝龙对此很上心,花点粮食买回来,给个姓将来就能收获一堆忠诚的族人,这个买卖怎么看都不带赔本的啊。

回去之后,李朝龙就开始买孩子,五十斤高粱米,或者小米,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这买卖很公平。

买卖双方也都很遵守规则,卖孩子的父母,一个个面无表情,孩子给你你给我粮食,少一粒高粱米,我就跟你拼命。

买方后面是一百多人的队伍,主要是防备灾民哄抢。

无知的幼童看到那么多的粮食,嘴角流出口水,看着忙碌的父母用斗量卖他们收获的高粱米,脸上露着傻笑,心中想着,今天晚上有可能吃到美味的高粱米饭了,典型的被人卖了,还在帮着数钱。

李朝龙一斗一斗的给人丈量着米,一斗下去,李朝龙用刮板把上面鼓起来的高粱米打掉,这时候卖孩子的父母就会要求李朝龙把斗蹲一蹲,这样就能多装一把米。

这时人都在斤斤计较,别说一把米,就算一粒米也不能丢弃,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命会不会被最后一粒米救活。

李朝生在一旁看着,眼神中充满了悲凉,自己竟然在干拐卖孩子的勾当,可是他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不这么做,谁知道有没有丧心病狂的家伙把这些哇哇哭的孩子变成一锅肉。

能救一个是一个吧。

石小磊在一旁站着,脸上也是无奈与愤怒:“这朝廷没有救了,卖儿卖女都没人管。”

郭小胖这时在一旁掉书袋道:“其实遇到灾年,卖儿卖女就是官府发明的一种救灾方式。”

谷子听了这话道:“怎么可能,这天下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救灾方式!”

郭小胖苦笑道:“《汉书.食货志》记载,大汉初年,天下灾,人相食,为此汉高祖刘邦下令民间卖孩子,用孩子来换取活命的粮食,原文为: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听了这话石小磊与谷子都瞪大了眼睛:“这是皇帝下的命令?”

李朝生听了这话:“他这个皇帝就是个臭流氓!不过,那种情况也没有别的最优解了,此乃无奈之举。”

李朝生说着,这时卖粮的那里突然起了争执,李朝生几个一愣,发现竟然是有人要把女儿卖给李朝龙,李朝龙不愿意收,这个顽固的家伙,一直固执的认为只有男人才是家族振兴的未来,才是能开枝散叶的存在,女儿只能当童养媳,没用。

不过不说这是个陋习,不过这个时代人都这么认为,一时间想要扭转这个想法,也不是很容易。

这时就见一个妇人跪在地上磕头道:“老爷啊,我们家妮可听话了,您就给她一条活路吧,我求您了。”

妇人磕头,李朝龙皱眉,紧跟着妇人道:“我不要五十斤高粱米,四十斤,三十斤都行啊,您就救救妮吧。”

妇人磕头哭泣,小女孩这时也忍不住了,哇的一声哭出声来,声音之凄惨,令人唏嘘,周围的灾民却不说话了,这年头卖儿卖女也不好办,大户人家买闺女都会有一个有经验的婆子出来看,那一个将来能出落成一个美人,就要那一个。

而这个妇人的女儿,长得一看就丑,主要是脸上那胎记太明显了,左眼整个眼眶都是黑的,长大了一定也奇丑无比,这谁买谁吃亏啊。

李朝龙很纠结,这时李朝生看了看一旁的谷子道:“去跟李朝龙说一声,男女咱们都要,五十斤高粱米咱们还是能出得起的。”

谷子听了这话看着李朝生道:“那女娃很丑。”

“丑女多才,少废话,赶紧去。”

李朝生瞪了谷子一眼,这又不是选媳妇,丑点怎么了,丑女家中宝,因为她们不会花很多时间梳理打扮自己,就能好好的做学问。

一提到做学问李朝生脑袋一个激灵,紧跟着吩咐下去,全县灾民里寻找秀才以上功名者,这些人可以运到李家小学堂教书。

至于这些人还穷酸,摆谱,那就饿着,饿的眼冒金星他们就知道子曾经没这么曰过。

“对了,找到之后,每个人就说管一顿饱饭,然后全都送到李家小学堂,让李朝文管理,李朝文该当个校长了。”

李朝生说着,石小磊立刻去办这件事。

这大灾之年也有大的机遇,以前这些穷秀才肯定还有一碗饭吃,可是现在挨饿的他们还会迂腐吗?要是还迂腐那就活该饿死了。

李朝生想着,缓缓的向军营走去,他在思考一个问题,目前蓝田县拥入的灾民能有六七万人,这些灾民已经足够多了,再多蓝田可就真的盛不下了。

而且蓝田的存粮也是问题,所以李朝生现在有个大抉择,那就是要不要下令封锁峪口,让灾民不得进蓝田。

这个决定李朝生有点下不来,实在是过于残忍了,李朝生纠结了许久,最后还是咬紧牙关下令:“封锁峪口,从今天开始蓝田境内不允许灾民拥入。”

蓝田县是最后一个下令这么做的县城了,其他县早就下令了,可是那些如筛子一样的县根本挡不住灾民,不过李朝生下令就决定能拦住。

蓝田本来有人口二十万,现在有将近七万人拥入,二十七万人,聚集在蓝田一县,下面就是考验执政者能力的时候了。

无论是粮食,还是人口调动,这都是太考验执政者智慧了。

而现在这样一个大难题就落在李朝生身上,不过在进行工作之前,李朝生需要得到吏部的任命书,正式就任知县一职位才能开始正式下达自己的政令,现在还不到时候。

这几天李朝生回了趟现实世界,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了解了许多这方面成功的经验,最后确实让李朝生看到了一个被证实过,绝对可行的方案,只是这个方案短时间有效,长时间有害,这个方案就是我国在最困难时期进行的大锅饭政策。

就是粮食的集中分配,这个在困难时期绝对是一个绝妙的办法,不过这个办法必须要有足够的铁腕才能成。

而李朝生有这个铁腕。

峪口关闭,收孩子也就停了,李朝龙这段时间一共收了一千个孩子,其中男女比例六比四,这些孩子被送入了李朝生准备扩建的李家小学堂,跟李家的孩子一起学习文化,并且李朝生在他们文化中格外加了一些洗脑的东西。

毕竟洗脑要从娃娃抓起,比如忠于宗族,忠于李朝生这些概念,这些课程都是杨书白亲自去教授,李朝生相信杨书白不会让他失望的。

李朝生很期待这些孩子快点长大,他们长大了,李朝生就能收获一批有文化的铁杆手下,自己就能更加快速的扩张,谁也挡不住自己的扩张。

那时候天下就离自己不远了。

李朝生正在畅想着未来,这时岱峪方向汇报,有军马来蓝田,好像是给旅长你送吏部文书以及官袍的使者。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