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又不肯听,派公子荡携厚礼求见楚成王,答应了明年春天,会合诸侯于鹿上。可鹿上是齐国的地方,这事还得跟齐孝公报告一声。
周襄王十三年春正月,宋襄公第一个到了鹿上,马上筑起盟坛等着齐楚两国国君。二月初,齐孝公来了,宋襄公以大恩人自居,相见之时,呼来喝去的,颇为倨傲。总是自己的恩人,齐孝公也忍下了,不以为意。
又过了二十多天,楚成王才来。三国国君见面,椅子总是排个座次吧!依宋襄公的意思,自是以爵位高低为序,宋国是公爵,齐国是侯爵,楚国是子爵,当然自己首座。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因此到了日子,宋襄公也不等人家招呼,自己登上盟坛,以主盟自居,先执牛耳要割血,一点也没有谦让的意思。楚成王心里老大不高兴,勉强完成了歃血仪式。
接下来,宋襄公一拱手,直入主题:“寡人想借二位国君的威名,合诸侯于敝国之盂地,以秋八月为期。如何?”
说完就拿出来一份征会的牍书,请齐楚二君署名。两位国君自是要谦让一番的,宋襄公见二人相持不下,直接拿着牍书走到楚成王那边去了。齐孝公自是心中怏怏。
楚成王见那牍书后头早已有宋襄公自己的署名,笑着问:“您自己能征召诸侯,何必需要寡人?”
“郑国和许国早就是您的属下之国,陈国和蔡国又最近刚和齐国一起与您会盟,是以要借重贵国。”
“那就请齐侯先署名,寡人再接着署吧。”说完就把笔递向齐孝公,后者气哼哼地说:“有楚国就不必有齐国了。寡人昔年流离失所,万幸社稷不损,本是无足轻重之人,何必在这牍上留名呢?没地糟蹋了这么好的竹子。”
他说的是气话,气的是宋襄公眼里只有楚王,轻视他齐国,所以赌着气呢!谁料宋襄公却以为他说的是肺腑之言,真的把牍书收起来了。三位国君又盘桓了几天,各自归去。
楚成王回来对令尹子文详细叙述了这回鹿上会盟的情形,子文说:“宋公太狂妄了!大王为何答应征会?”
“寡人早就想主理中华政事了,只是不得方便而已。如今宋公想效仿齐桓公再开一次衣裳之会,寡人借此机会会合诸侯,岂不是好?”
大夫成得臣进言:“宋公这个人,好虚名却无实才,轻信于人又没什么谋算,不如埋伏兵甲把他劫了来。”
“寡人正有此意。”
斗子文反对:“答应别人参会却绑架他,天下人会说我们楚国毫无信义,如何征服诸侯呢?”
成得臣说:“宋公争于主盟,必定傲慢诸侯,而诸侯们对宋国不熟悉,不会与之深交。劫宋只为立威,劫完再放又可以显示德行。到时诸侯们只会耻笑宋公无能,更会一心归楚了。”
“子玉好谋算,臣望尘莫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