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幕府军队相比,大宋的军阵就相当简单了,城外空旷之地挖壕垒土立起一米多高的胸墙,作为士兵的出发阵地以及预备部队的掩体。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而登陆上岸的炮兵团,这次将二营、三营的火炮全部拉上了位于立花山城中央的松尾岳,在这里构筑起了炮兵阵地。这次主力是装备了十八门“以打理”火炮的二营。因为后续炮兵还未到达,索性将射程很短的臼炮也拖上了山,毕竟这里的位置较高,打的可以尽量远一些,也算聊胜于无。
而从始至终没怎么参加战斗的一营,则将三个炮连打散平均分配了东、南、北三面,作为各支部队的火力支援单位,因为这个营装备的都是迫击炮,尽管射程、威力都相对较小,但胜在灵活机动,可以随同部队一起前进,提供近距离火力打击。
“准备开始进攻吧”,一团团长罗耀辉望着城中天守阁打出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后”旗语,不等通讯兵报告,也猜出了一个大概,于是转身吩咐道。
副团长任坚强闻言跑出指挥掩体,冲着外面大喊:“一连、二连成散兵线,按计划前出至指定位置”。
“哔哔哔.....”,他的话音才落,阵地上就响起了一阵阵的哨声。一、二连的连长先跃出战壕,挥舞着转轮手枪,嘴里含着哨子一个劲的吹了起来。
大宋自从列装燧发火枪后,战术就一直不停的演变。不要以为我们曾经受过短暂的挫折,就怀疑国人的智慧,作为人种2.0版的华夏子孙,无论是文明还是武力,在面对任何挑衅者是,永远都不会有丝毫的畏惧!并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发挥出自己的智慧,超越对手!
如今随着线膛枪加金属定装子弹的出现,使得宋军早已脱离了原有的线式战术、轮番叠射,以及步兵方阵等战术,改为更为灵活的散兵线战术。
就是以两个连作为“锋矢”前出,采用散兵战术作战以为先导,后面则是六个连展开的战列线。这样,后面的各连既能为前出的连队,提供依托和掩护,又是与敌军大队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交战时的主力,最后面留下一个连,作为预备队负责填补缺口。在各连的前后和队伍中,均有军官和士官维持纪律和队形,并负责将上级的命令转化成更具体的口令。
由于大宋也十分巧合的采用了三三制原则,所以一个团正好有九个连,按此分配就形成了宋军至少领先于这个时代,近两百年的步兵战术水平。
后发制人被动防守,从来不是宋军的风格,既然对方已经开始有所动作,那就必须要给与迎面一击!先头部队在听到哨声后,纷纷从地上站起,从壕中一跃而出动作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各排按照事先划定的区域,小步快跑起来。
这时的高桥绍远也将他手下的高桥队整队完毕了。大友宗麟在送走高桥后,面色凝重的望着立花山城方向,似乎透过清晨的薄雾,已经看到对面敌军主将的面容。
“召集全体蜈蚣传骑集合!”,他对着“丰后三老”中硕果仅存的臼杵鉴速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