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真是不公,没有让你们与奥斯曼为邻。”索别斯基不由的感慨说道。
要说起来,帝国也是奥斯曼的邻居,毕竟西津和远疆区都在黑海沿岸,但是与波兰不同的是,帝国与奥斯曼并不接壤,这在李君威当初分配克里米亚汗国土地的时候就已经未雨绸缪的避免了,在黑海北岸,沙俄与波兰挡在前面,而在高加索,帝国与奥斯曼之间隔着一群小国或者部落。
而李君威却呵呵一笑:“你们上帝的不公在于,没有让奥斯曼与法国接壤。”
索别斯基听了这话,更是无奈,现在的欧陆霸主就两个,奥斯曼与法国,但是可惜的是,这两个国家中间隔着太多的国家,非但没有争霸,反而在瓜分中欧和南欧的地方,虽然法国也是一个天主教国家,但在这次战争之中却选择了站在奥斯曼的那边,而如果法国与奥斯曼接壤的话,欧洲其他国家的环境就会好很多。
李君威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他实际清楚,奥斯曼与帝国之间并非没有冲突,之所以还能合作,而非敌对,政治智慧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实力,奥斯曼的苏丹和大维齐尔都是狂妄之人,但他们不会小觑帝国在陆地方向动辄可以动员的二十万骑兵和海洋上那些无敌的舰队,能与帝国这样强大的国家保持友好,达成合作,难道不是一种智慧吗?
因为维也纳被围困,索别斯基加快了行军的速度,这也很大程度上败坏了李君威游览的心情,但是随着深入奥地利内部,对欧洲的军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李君威感觉反奥斯曼阵营未必会失败。
奥斯曼可以在得到军费之后立刻发动战争是因为奥斯曼帝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常备军团,但是一票欧洲国家就不是这样了,奥地利的常备军比较少,但是李君威经过的德语地区,当地的百姓正在积极的应募成为雇佣兵,奥地利从来不缺少兵马,德语地区也是欧洲雇佣兵最大的出产地,无论是对奥斯曼作战,还是西欧几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德意志雇佣兵都是重要的参与者,这一点帝国也深有体会,当年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几番决战,实际上船上的欧洲船员大部分都是德意志人。
等深入奥地利之后,李君威已经看到雇佣兵人数超过了军费开支的程度,在八月底的时候,波兰援军抵达了林茨,这里位于维也纳的西面,是利奥伯德皇帝暂时驻扎的地方,而德意志地区的诸侯援军已经到了,人数超过了五万人,但是若论全部援军谁的实力最强,依旧是波兰国王索别斯基,但是,索别斯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在李君威这旁观者看来,这是纯粹的热脸贴了冷屁股。
波兰军队被要求驻扎在城外,索别斯基国王要前去行宫拜见利奥伯德国王,相对于索别斯基,李君威感觉自己得到的尊重更多,复杂的欧洲礼节让他们有些无奈,幸好负责迎接他的那位中尉是一个健谈的人,而且掌握波兰语这种李君威也学会的语言。
这位欧根中尉与索别斯基一样也是一位志愿人员,他是一个意大利人,但是却在法国长大,这一次是志愿参战,他的兄长是一位骑兵团长,中尉身材不高,但言语得体却不做作,是利奥伯德专门派遣迎接中国王子的。
李君威与索别斯基一起前往行宫拜见利奥伯德,这位皇帝给李君威的感觉就是讨厌,胆小自大昏聩也就罢了,李君威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他穿着紧身的丝袜,戴着羊毛的假发,实际上,欧洲各国驻帝国的使节们已经放弃了类似的装束,因为在帝国,总是会被嘲笑。
“我们尊重你们的衣着传统,但是真的很好笑。”这就是帝国官员和百姓对这类装束的态度。
更让李君威难以接受的是,他在进入正殿之后得到了一把椅子,而索别斯基,这个带来最多援军还不要一分钱的男人却站着与所有人说话,只是因为他并非贵族。
作为军事观察员,李君威没有得到发言的机会,实际上大部分的奥地利诸侯和贵族都对他的态度很冷淡,甚至有人提出李君威不是天主教徒,不应该呆在这里,好在维也纳守军已经查获了李君威专门准备的走私商品,这对现在维也纳的坚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议的主题就是反奥斯曼的联军指挥权归谁,虽然没有得到尊重,但是作为军事型的国王,索别斯基对此据理力争,力图拿到指挥权。而奥地利诸侯之中没有拿得出手的名将,索别斯基仅仅依靠地图就驳的所有人哑口无言,做出决定只是类似的问题。
但是会议在中午结束,李君威在年轻的欧根中尉陪同下去吃午餐,但是李君威却邀请他去自己在城外的营地,欧根中尉欣然应允。
“尊敬的王子殿下,假如在你们的国家,这支军队的指挥权会归属于谁?”欧根中尉路上问道。
李君威笑着说:“皇帝,但前提是皇帝必须亲临战阵。显然像是连都城和百姓都要抛弃的皇帝,是不值得信任的。所以如果我们的皇帝来决断,指挥权会归属于索别斯基国王。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统帅,且在大规模战争中证明了自己,而你们的那些公爵、选帝侯什么的,靠的是血脉而不是能力。中尉,你觉得谁最合适?”
“我觉得也是索别斯基国王殿下。”欧根说道,继而说:“我担心皇帝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李君威摇摇头:“你放心,他肯定会的。”
“为什么?”
李君威解释道:“因为他是一个胆小的皇帝,这类皇帝都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不行,所以会把艰苦的事交给合适的人去做,没有人比索别斯基更适合了。一个英明远播的将军,而且胜利也不会影响皇帝的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