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唐节帅 > 第三章 泾原兵变

第三章 泾原兵变

姚令言从冰冷的泥泞中爬了起来,他不是没想到士兵会直接哗变,他只是没想到哗变的理由不是怕死,仅仅是因为一碗糙米饭。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他的神情复杂,好像有激动和愤怒两种情绪在脸上显现。他并不想去往山东平叛,五千泾原军扔到山东的血肉磨坊里,能回来多少还很难说。但是他也不想造反,相反的,他要尽快为朝廷提供泾原军哗变的消息。虽然他相信天子这会儿都可以听见浐水大营军士的怒吼,但能不能约束士卒是能力问题(当然他也不想约束),上不上报是个态度问题。能力问题顶多贬官,态度问题可是要杀头。

其实造反不造反的无所谓,但是姚令言认为他不能一开始就站在叛乱的泾原军这边——要是朝廷平息了兵变,那主动向朝廷通风报信的他肯定不会有性命之忧,而且朝廷对泾原军有了防备,多半也就不会再使泾原军去解襄城之围了。而若是泾原军真打进了长安,身为泾原军节度使肯定也少不了他的好处。

姚令言早就知道泾原军有哗变的可能,没有人比他这个节帅更了解泾原军的怨气。他们当然不是怕死,虽然怕死也确实怕——谁不怕死?但大家本就是募兵出身,注定是卖命的行当,实在怕死的人不是被西番打死,就是死在了孔目官手里。所以朝廷让泾原军长年抵在西番入寇的第一道防线,泾原军没多大怨气,调精锐去山东平叛,大家也没多少怨气。不就是打仗吗?不就是杀人或者被人杀吗?这些老兵多少见惯了生死,对于生命实在是一种漠视的态度。只要上面不是真让大家毫无意义地送死,那多半没什么问题。

等等,还是有问题的,得给够钱。

这就是泾原军对朝廷积怨已久的原因——凭什么我们守在最穷苦的边塞,每天都有可能掉脑袋,朝廷却连禄米都常常短缺?这种情况自三年前刘文喜叛变以来愈演愈烈。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确实不怪朝廷,泾州、原州本就贫瘠,原州准确来说还在吐蕃游骑的控制之下,粮食财帛根本不能自已。泾原军的总人数该是有两万七八千人,在加上时时作为后备军的数万精装,实际上再来十个泾原镇都养不起这么多兵。所以泾原军往往遥领其他州郡的赋税,但是这些赋税要输送到泾原又有损耗,石米运出而斗米运至,真不是开玩笑。而朝廷的钱都用来供养神策军,连朔方军都常短缺禄米,你泾原军算老几?

而反观神策军,同样是边军藩镇,只是因为当年的拥立之功,便从一镇边军成为了中央禁军,天子亲军。不但人数暴涨至十几万,财帛俸禄也从不短缺,最重要的是,他们顿顿都能吃饱饭,也不会在下雨天冻得半死。

饥寒交迫最终成为了压倒泾原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这些和姚令言没有关系了,亲兵偷偷牵来了一匹马,姚令言翻身上马,驰向了长安城。

半路上他遇见了同样狼狈逃窜的王翃,一对难兄难弟就这样逃回了长安城。

皇帝李适很快就得到了泾原军哗变的消息,毕竟浐水就在长安城东侧,那边的泾原军大营已经鼓噪很久了,就连延英殿内的皇帝都能听到士兵的怒吼。

此时的延英殿,李适正坐在上座,面沉如水。一众宰辅大臣伫立在殿中,没有人敢于皇帝对视。

少顷,一个年轻宦官急匆匆冲进了延英殿,然而此时却没有人喝斥他,这个小宦官一路冲到李适面前才跪倒,将一章奏疏举过头顶:“陛下,泾原军节度使姚令言与京兆尹王翃联名上奏,泾原诸道兵马不满朝廷赏赐,据营自守,并赶出姚令言、王翃等人。陛下,泾原军反了!”

“慌什么!”李适怒喝一声,死死地攥紧手中的镇纸。少顷,却又松开:没事,泾原军只有五千军马,城中还有神策军数万,只要给朕时间部署,魏博、成德、淄青、淮西、卢龙五镇都难不倒朕,难道泾原军就能翻天了?

“着京兆尹户曹参军姜公辅并普王自大内取帛二十车犒军浐水大营!窦文场,你去传旨。”

“京城招募使白志贞何在?”

大臣中站出一人,“陛下,是否要召集神策军迎敌?”

“此卿之言,速去!”

一滴冷汗自白志贞脸上滑落,他赶忙弯腰请罪道:“陛下明鉴。神策军精锐多在河朔山南之地平乱,留京之神策军虽多,恐难当泾原之虎狼……”

“白卿。”

“臣在。”

“速去!今日若无神策军保架,你我君臣皆要落于匹夫之手!”

白志贞这才无奈告退。他自己招募的兵丁,他自己还不清楚吗?当时为了凑够人数搞业绩,神策军大部分人都是长安城内沽贩之走卒,不过冒领军籍以求减税而已。这群人平日便居住在长安里坊之中,仓促中想要集结,也根本找不到人,就算能找到人,一群贩夫走卒也不可能敢去抵挡彪悍的泾原军马,就算真有人敢……那也打不过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