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没什么事,就是想认识一下李导,以后说不定咱们还会有合作的机会呢。”
“那是,有时间,等我回京城,一定给周总您打电话,对了,这就是您的电话号吗?”
“嗯,这是我的私人号码,李导您是大忙人,您先忙您的,等您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咱们再抽空坐一坐。”
“那敢情好……”
“对了,有个事情还得和您打听打听。”
“您说……”
“这样,我最近有一部电影准备开拍您是知道的吧,其实方方面面都准备好了,现在就差一个男二号。我之前听说过一个人,虽然是个跑龙套的,但据说演技不错,我想问问您看看您知不知道这人现在在什么地方。”
“跑龙套的?你说的是……”
“宝宝,您听过这个人么?”
周方远笑着问道。
李导那边沉默了,片刻之后才轻笑一声,“原来这才是周总您真正的目的啊。”
“呵呵,李导,这么说您就误会了,找人是真,认识一下您也是真,说起来,相比找人,其实我更想和您认识一下。”
周方远继续笑呵呵的。
他倒也没有撒谎,李导呢,在圈子里其实不算什么有名气的大导演,普通老百姓更是不知道这人的名字,这人的导演生涯其实也挺一般的,拍出来的电影属于叫好不叫座的那种,票房卖不出多少,倒也能拿拿奖。
不过未来他的表现不太好,周方远还记得他重生前有一部级片,说的是演艺圈这些事儿,当时在某瓣上面评分可谓是跳水一半的跌落,或者说从来就没起来过。不仅如此,票房也是垃圾到爆,整个电影简直不能看。可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居然都把同期上映的李导的另一部电影给碾压,李导的电影险些都没有达到前面那部作的零头。
但这不能说李导是没水平的,他的水平还是有的。
比如说91年的时候,他就为德国电视台拍摄了纪录片《妇女王国》。94年又拍摄了纪录片《欢乐的绝唱》。96年的时候,还为抗战5o周年而创作了纪录片《痕》。
直到今年,他执导了个人部电影《盲井》,最终该片入围第4o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还获得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虽然都不是什么大奖吧,但这份表现也算是不错了,属于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水平,而且他的粉丝也不少,有那么一批观众就特别喜欢他的电影。
再过十来年,也就是13年的时候,他还凭借青春爱情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入围第5o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艺术指导奖。14年,担任战争电影《智取威虎山3d》的编剧,该片入围第3o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可以说,这个人的水平肯定是有的。
前世就有很多人夸奖他,说他的作品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显示出强烈的现实主义追求,说他保持了作品里的内容的统一和风格的连贯,还说他的电影中透露出一种浓浓的冷冽的写实风格。这一点,从他早期的纪录片中就可以看的出来,其影视作品呈现主要以边缘人物为主,与隐喻抽象的艺术审美和谈学轮道的知识概念不同,李导对于现实题材的记录式呈现更能直指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贴近现实、关注边缘人群、纪录片风格、小众,成了他的标签。
可说实话,坏就坏在这个小众上面了。
什么叫小众?人少就叫小众。
越是小众的电影,就越难卖出票去,毕竟脱离了打中的审美观和娱乐观,大部分的观众是不买账的。
不能说大众的审美就不好,也不能说小众的娱乐观就不对,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不足,只能说,人与人的喜好不同,有的人的喜好就很大众,有的人的喜好就很小众,可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大众的追求才是最重要的。毕竟要赚钱,还是要考虑更多观众的意见。李导或许是真的很有追求吧,结果在小众的路上越走越远,结果到最后那一小撮小众的观众都有些不太喜欢他的作品了,不得不说他已经走上了偏路。
但必须要承认的是,这种人的存在是很有意义的,如果整个电影艺术都是大众化的审美,那对电影艺术来说也不是好事儿。
老郭的相声里有句话说的好,“雅到极致不风流”,可能李导就是在“雅”的方面太过于极致,太俗和太雅都不行啊,但极致的雅,很多时候也能为艺术提供更多的选择。
所以不能说李导到底是对是错,但对于这种人,周方远还是佩服的,起码这人能坚持自己的道路,无论成败都能坚持下去,也算是了不起。而且后世他在某次采访中也抨击了国内的院线,虽说他的话里面可能有撒气的成分在,但那也是事实存在的现象啊。
也因此,说是想要认识一下对方,这话不是在胡说呢,当然也不完全是真心话就是了,反正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这个道理周方远是懂得,他愿意认识更多的人,李导这样的人,当然他也不会拒绝就是了。
可能他的语气确实是挺诚恳的,李导也没有表现出不高兴的情绪,他呵呵一下。
“周总的意思我明白了,这样吧,我可能三天以后会回京城,不如咱们见面再谈如何?”
“当然可以,到时候我就扫榻恭迎李导了。”
“过了过了,周总您可太过了。”
李导笑呵呵的说道。
结果还是给支到了三天后,也罢,反正电影的拍摄也不差这三天,索性就等三天以后见面再说吧。
。
/txt/93/93995/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