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洪烛散文精选 > 诗人之乡

诗人之乡

李白来过(留诗“屈子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杜甫来过(留诗“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6游来过(留诗“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苏东坡好像也来过。郭沫若来过(留诗“屈子衣冠犹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还有谁来过或谁没来过呢?今去秭归,导游手册上说有四条路线:东从宜昌可溯江而上;西由巴东可漂流而下;南越长阳,北过兴山皆能驱车前往。

然而,我们借助怎样的交通工具,才能在精上更接近屈原呢?怎样才能给诗人的身份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将秭归考证为屈原的家乡,最早的记载见《水经注》引袁山松《宜都山川记》说:“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又注释道:“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室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庙,捣衣石犹存。”我拜访乐平里,也和许多游客一样想到一个问题:屈氏宗族繁衍到如今有多少代了?谁是屈原的末代子孙?我甚至和同伴半开玩笑地说想看看屈原的后裔是否也写诗——若写得好的话我会帮他捎回城里发表。

下车一问,才知道乐平里不仅没有屈原的后代,连姓屈的人家也没有一户。据导游讲,好多实地探索者也因此怀疑《水经注》的记载错了,屈原是秭归人纯属妄谈。当今县志是以《明史》记载的明朝初年朱元璋为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生产所采取的迁移农民、组织屯田之措施为解释的: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民屯即将农民从地少人多的乡村迁移到地多人少的地域,使之开垦蛮荒,发展农业。长江中上游便有了“江西填湖北、湖北填四川”的史实。乐平里谭、李、向、黄四大宗族的族谱都记录过这一移民运动。如清光绪年间的黄氏族谱写道:“我始祖黄公讳德明者……与谭、李、向各祖公奉旨自江西发籍之鄂,由荆来彝陵,怀秭归屈左徒讳灵钧之高风,慕骚坛之古迹,落业三闾。始则人丁零落,既则人文蔚启……”考古学家便舒了一口气:如今屈原故里的谭、李、向、黄四大宗族皆祖籍江西,而乐平里原屈氏族人则迁徙到了四川——屈原后裔下落不明的悬案终于有了答复。

读县志时我很同情考证者的严谨与关注,忽然又觉得大可不必,在史料的末梢刨根问底又有什么意思呢?屈原还是屈原,秭归还是秭归,历史还是历史,地理还是地理。诗还是诗——尤其在于,每一位活着的中国诗人无不承认自己是屈原的后裔,并以此为荣。

至于我,旅行结束,依依不舍。我真想在秭归有一座精上的小小的别墅。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