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尔浒一役,明军惨败,诸营皆溃。
辽东告急,大明举全国精兵援辽,秦良玉接到调兵文书后,毫不犹豫派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四千白杆兵紧急赶赴沈阳抗击建奴。与此同时,另一支精兵也从浙江启程急赴辽东,这支兵马便是戚家军,也是戚家军的最后一部。
浑河之战打响。
两岸一马平川的浑河对于步兵十分不利,面对建奴骑兵,明军打赢了追不上,打败了却逃不掉,因此出击硬抗无比凶险,况数倍于己的建奴。那一战,奴尔哈赤倾巢而出,因为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明朝最强的两支精兵。然而,明知敌众我寡,白杆兵和戚家军在总兵童仲揆和陈策的指挥下,义无反顾的冲向了建奴。
白杆兵率先渡河攻击,凭借白杆让建奴骑兵顾头不顾尾,手忙脚乱。奴尔哈赤先后出动红白两旗兵围攻,结果打头的精锐红旗摆牙喇竟被白杆兵重创。奴尔哈赤大惊失色,将亲率的黄旗白牙喇也派了上去,结果依旧惨败。但身经百战的八旗也是相当顽强,却而复前,如是者三。双方激战多时,难分胜负。与此同时,辽东各营明朝援军却畏敌不进,眼睁睁的看着川浙两军被建奴重围。
白杆兵靠着不畏生死,寸土不让的精,歼灭数千八旗兵的同时,为南岸的戚家军赢得结车阵的时间。
建奴苦攻不克,判将李永芳找到被俘的明军炮手,重赏千金要求朝明军开炮,于是在友军畏敌不敢接近,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白杆兵与戚家军血战至最后,连兵带将全部阵亡,无一投降。
这一战,后人称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便是萨尔浒也不及。
因为,这一战,打出了明军的威风,打出了明军的血性。
这一战,也令得建奴八旗军心大乱,迫使奴尔哈赤不得不在战后为了稳定军心士气,专门用十六天时间主持法事,祭奠那数千战死的八旗军将。
这一战,阵亡的许多将领,魏良臣其实都见过。
那日,小校场武科会试,瓜棚中,一个个人名,至今他都不敢忘。
万历三十七的那场武科会试,留名千古的不仅仅是阉党鹰犬许显纯,更有那一个个在最后关头,依旧勇往无前向着前方建奴冲去的英雄们。
“杀鞑,杀鞑!”
汉家,历来就不缺少英雄,缺少的只是一种魂魄。
白杆兵的军魂无疑就是秦家,而秦家,在明末这个乱世,可以说是举族为大明尽忠。
秦良玉的兄弟皆殉国,他的儿子也就是那白衣少年马祥麟也为国捐躯,甚至于秦良玉的儿媳张凤仪也战死在河南。
知道那白衣少年是马祥麟后,良臣心中的不快再也不复,有的只是无比的尊敬。
马祥麟,人称军中小马超,穿银铠,骑白马,勇力不亚大小曹将军。
良臣记得,崇祯十六年马祥麟殉国前,曾给母亲写信。信中,只有一句话——“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
做母亲的秦良玉给自己儿子的回信也只有一句——“好!好!真吾儿!”
当年,张献忠入蜀后,已是老妇的秦良玉毅然对身边的人说道:“我兄弟二人都已为国捐躯,我一介妇人身受国恩二十年,现在不幸到了这个地步,又怎敢在晚年去侍奉逆贼?”
摄于秦良玉的威名,张献忠至死也未入石砫一步。
永历二年,当永历帝的使节带着诏书找到秦良玉时,这位女中豪杰已是重病在身,卧床不起。
可当知道天子派人来找自己,老人家瞿然而起,拜伏受诏,哭泣道:“老妇人朽骨余生,实先皇帝恩赐,定当负弩前驱,以报皇恩!”
可惜的是,尽管秦良玉仍然有一颗报效国家,坚决抗清的决心,但是她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了她的意愿,没几天秦良玉便重病去世。
南明为其谥号“忠贞”,一代女杰带着伤心和遗憾离开了这个她为之付诸心血,付出亲人,付出一生的时代。
她的名字,为后人永记!
她虽是苗家女,但却是汉人的民族英雄!
历史,没有可能改变,但有了可能,就一定会改变。
良臣不会再让悲剧发生,为了秦良玉,为了那浑河战场上的川浙勇士,为了千千万万个以死明志的汉家儿郎,为了这华夏大地,他一定要去改变。
民族英雄——良臣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