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这一套,当年老奸巨猾的叶庆华都被机雱打蒙了无数次。所以这又是一场不对称较量,仅持续了十日,至嘉佑三年二月初,良田价格被打到十四贯左右。
明知道田产是可以产出粮食的优质资产,但人性就这样,十七贯的时候他们想等,现在十四贯真的慌张了,踩踏正式开始,都忙着出逃。
在十四贯左右的均价上放了大量,暂时打住了下跌趋势,那是因为弹药快打光的了大雱又在这个位置接盘。
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随后回升到了十六贯,以为反弹开始,那些家伙又不卖了。于是王雱又把十四贯收来的田契,在十六贯价格上丧心病狂的砸,一口气打到了十二贯。
十二贯的价格,愿意种植的话最慢六年回本,往后还可以源源不断产出,可以传家,可以关键时候不被垄断粮商收割。所以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买入条件,于是在王雱的有意引导下,真正想种地的农民也开始在这个时候买入。
那么十二贯就是此番操盘手大雱定出来的基线,也是水面,往上起伏的高了,就被重力给拖下来。
在这个位置不会有天量成交,一切都循序渐进。因为地主对这价格不太满意,放出来的不多,总想等着在涨些,也的确会慢涨,但差不多又会被大雱打下来。
就这样,愿意卖的人慢慢卖,愿意买的人慢慢买。
大雱如果够狠,完全可以把价格打到十贯以下。只是那样仇恨值实在太大了,价格烂到一定时候地主们也就不会卖了,而农民也就买不到。
任何事务肯定有个平衡点,现在判断这个点的也很简单:地主以十贯代价获得了黑田“户口”,之前王雱已经狠宰他们一刀,若现在又让他们把十贯钱获得的田产亏本贱卖,王家的祖坟可能就真被挖了。
所以关于定价策略也是个心理学范畴,既不能让这股天量的资金大幅获利出逃,也不能真把它们关死。
这个价格上,短期内他们会想不通,但长远来看,王雱会宣传,会讲故事,会慢慢告诉他们:妈的你们已经黑吃了朝廷多年粮税,且有机会把十贯左右获得的非法田产十二贯出局,还想要啥自行车呢?
如此矛盾就相对缓和一些。
当然有些人暂时不接受,他们认为他们天生应该把全部好处吃干净。但大雱坚信阶级一定会有叛徒,随着时间推进,一些家伙已经慢慢被李师中和大雱“统战”,这部分人的第一代表是好色猥琐的大美女赵允熙,她勉强可以接受少量获利出局的结果,就真以十二贯为基线开始大量放出田契。
既然这样,顽固群体会越来越少是可以预见的,少到一定时候,顽固份子成为绝对少数派那时,就可以找司法理由抄家。太阳底下就这点事,不论任何政权来操作其实都这德行。
这些事王雱不指望快,也快不了,反正距离春耕还早,如此慢慢的温和放量,是最好的结果。
汗。最被人诟病的是,此番操作到此,大雱把司农寺和工部的自有田产扩大了近一成,这算买来的,然而这样的对赌形势决定了买东西可以不花钱,因为王雱手里的钱并没变少,相反又多了几十万贯。这特么的是金融操作方式收割来的。
所以现在就骂声大了,到处有人在戳脊梁骨,说大魔王与民争利,说这是官府的低效农业经济等等。
管他们骂不骂,反正这次得罪这么多人,差不多肯定要被贬出京去避风头。趁人治权还在,王雱再次放卫星似的狂言:尝试推行农业补贴计划,司农寺治下的田籍分两种,一种可上市交易,一种三十年保护期内不能交易不能流转。
那么可交易的不补贴。如果是三十年不交易的这部分田,大头百姓愿意买,司农寺默认这不是投机,是生产。于是但凡东京户口者,每户限定七亩,购买这种非交易性田产时,司农寺给予每亩四贯的户田补贴,且这部分田往后仍在各项农业补贴范围内。
十二贯的价格,不给补贴大头百姓也会买。只是说不稳定,这次行政干预进行分配后,仍旧会再次集中,这是趋势。
那么王雱的政策是花钱换时间,三十年的禁售期,已足够维持到工业生产力有质的飞跃。
在农民个人手里的田,肯定相对低效,这叫小农经济。但王雱的宗旨低效可以接受,安全就行。就像一个公司除非独资,否则其实股东越多越好管理。
若只有三五个股东,那董事长的全部工作会用来和他们撕逼,均衡利益。如果上世,有几千甚至几万股东的时候,一般就没人去找董事长分权了。
所以田地未必需要全在官府手里,如果是分散在愿意种的百姓手里,哪怕官府一亩田都没有,粮食战略也是总体安全的,不会随便出篓子。
钱抢来就要花出去,这次大雱和李师中洗劫了近四千万贯在手里,那么这类三十年不上市的田政补贴,保守估计会发放出两千万贯左右。
这是东京人的福利,是王雱帮他们从赵允熙赵允弼等人身上切下来的。将来他们是否记得大雱的好处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次京畿的农业改革战役到此基本大捷了。看得见的往后,这事在政治上一定会被否定,然而不会死。
因为大雱接下来会用剩余资金,启动大宋有史以来最大的基建项目:福康渠。
这会比罗斯福修路牛逼的多,他的钱是找资本家借的,利息可不低。但大雱的钱是直接抢来的。
也就是说大雱此番在大宋缺钱、不花朝廷一分钱的情况下,保住了看得见的粮食战略安全,另外,可以把传世工程福康渠免费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