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大懂,不过听一平说的是挺好的,要是真能那样,哥,姐,你们以后不是轻松多了吗?”
“我也不懂,不过,哥,姐,我觉得从三年前到现在,一平说的都还靠谱,你们去上海想卖给美国人的那样东西,说不定就是他为了这件事做出来的,既然他想做,就让他做吧,我们这些大人,帮不了忙,也不能拖后腿吧!”
不仅真人秀的版权是为了这事,他寄到哥哥出版社想出书的小说,也是为了这事,还是小舅和小舅妈理解我!冯一平在心里默默为他们两个点赞。
“可是,你现在还在上高中,这么关键的时候开公司,要是影响了学习,那可就得不偿失。”冯振昌可不想儿子将来大学都靠不上。
“不会影响的,具体的事又不是我做,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
“那就看这次到底能从美国佬那赚多少钱吧!”梅秋萍看了冯振昌一眼。
好吧,虽然还没明确同意,但至少现在他们也不反对,也是,几十万这样的大事,爸妈慎重点也正常。
有句话说,科技使人类进步,冯一平有个歪理,偷懒使科技进步。
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理,围绕着使自己更轻松舒适这个主题,大家推动了多少科技创新?
冯一平当然想赚钱,想赚大钱。可是,他又不想太累,没日没夜的为了钱拼死拼活的。就像我们国家后来提的口号,“要更快更好的发展”,冯一平也想省心省力的赚大钱。
他的这个奢望,也不是白日梦,在这个信息化即将到来的时代,一款合适的企业管理系统能帮管理者省不少事。
所以,冯一平想做的就是企业管理系统。就是后来简称为“er”系统的软件。
这一系统发展的历史并不长,最初只是为生产企业服务,前身是西方的一些工业强国。在40年代为了解决工厂库存控制问题提出的订货点法,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出库存订货计划,然后普及到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然后逐渐加入财务、工程技术等模块。不过它主要还是面向企业内部资源的全面计划管理。
就在90年代初,也就是这几年,才逐步发展成为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也就是er,enterrse resources nng,中文称企业资源计划,是涵盖了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
现阶段,只有国内的一些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如一些机床厂。还有一汽、上海大众、广州标志等汽车生产厂,以及像成飞这样的企业从国外引进了这些系统。
但是。到了下世纪初,国内软件企业也开发出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r系统来,它就在国内就普及开来,应用的行业也不仅仅局限于大型生产企业,扩散到了方方面面,如政府、金融、电力、石油、化工,以及服务业等等,中型企业,甚至一些规模不大的小企业也用上了模块较少的系统。
所以后来流行一句话,“不上er系统是等死,上er系统是找死。”
为什么不上er系统是等死,简单点说,因为那些成功应用的企业,至少能提高百分之几十的效率,成本大幅降低,同行业的不跟着上,那就坐等着被挤出市场吧。
为什么上er系统是找死呢?上这个系统,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不是简简单单的添置一些硬件,然后装上这套软件就了事。其它不说,首先,要配合着优化流程,在一个已经成型的企业里,优化流程就相当于动大手术,搞不好就会伤筋动骨。
而且花费也是不菲,从前期的咨询、软硬件的投入,员工的培训,后期的维护,是一件长期的、花销不小的工作。
比如广州标志,前后花了2000万法郎建设这套系统,但最后并不成功,跟着在几年后退出了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且,经历的过的人都知道,在企业进行er系统改造的时候,没完没了的项目实施,没完没了的加班、培训,真是会超出一般人的忍耐度,搞不好系统还没上完,员工就流失了一半。
冯一平是想着,趁现在他想做的事都还没开始,国内暂时也没有软件企业上马这个项目,就先拉一群人马攻攻关,要是做成了那最好,自己创业之初就先用起来,免得后来再改这动那的。
而且,就单说软件,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版本的软件,价格可以从几万卖到几百万,内核都差不多,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优化,而且后期的维护和培训同样可以赚钱。
要是自己开发不成,那也可以试着做国外软件的代理商,辅导企业上这套系统,从前期咨询,中间指导,到后期维护,也能赚不少。
如果代理也做不了,那最后自家公司上这套系统的时候,总算有几个懂行的人,后期的维护也会省不少钱下来。(未完待续。。)
s: s:真不是水字数,这个计划对冯一平,对后续都很关键,就花了点篇幅做个简短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