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96年,韩国正式加入经合组织,更是把经济泡沫吹得更大,致使一些韩国人盲目的国民自豪感出现爆棚现象。
到了1997年,具有强烈排外观念的韩国人在亚洲金融风暴当中是饱受屈辱,毕竟是被迫接受了imf提出的城下之盟。
当下的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同样深深地负面影响到了韩国。在其国内的这一种排外情绪越发高涨了起来。有钱的海外朝鲜族,那就是同胞。没钱的外海朝鲜族,那就是外国人。
rb二战遗孤在返回rb后,照样过得挺惨。首先就是他们身份上面的认同就很尴尬。他们要是觉得自己是rb人,却不被本土的rb人承认。
要是他们觉得自己还是中国人,那干嘛又要千里迢迢地返回rb去呢?这其中不少人是人去了rb,那一颗心还仍旧挂念着中国东北那边的亲人。
当中不排除为了以合法身份好去rb打工,以加塞的形式过去。一个rb遗孤的妈原本就只生了几个孩子,却能够一下子变成了生过十好几个孩子。
严歌苓的长篇《小姨多鹤》当中就反应了过去那一段中国人和rb人之间纠缠不清的民间历史和关系。
东北人在对韩国和rb的情感上面有一定的倾向性,那都正常。这不像对俄罗斯的态度带有一点敌视性,毕竟历史上面被前前后后地祸害惨了。
何况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本就不是它的政治和经济核心。生活在远东地区的俄罗斯人都过的不怎么样。
一到周末,中俄东北边境上就有大量从俄罗斯那边跑到中国这里来进行各种生活品采购的俄罗斯人。
俄罗斯那边不少退休人员在退休之后,还会选择来中国这边生活,不是他们有多么爱中国,而是他们可怜的退休费不足于支撑起自己在俄罗斯那边的生活。
就如同许多香港人在退休后,会搬到广东那边去生活一样。俄罗斯那边的公务人员也是贪污成风,甚至连警察都会公开进行一个勒索钱财的行径。
再远去打工的东北人,欧美都有。一部反映东北女人在法国的文艺电影《下海》,也就说明了其中的血泪和辛酸。
她以旅游签证跟着旅行团来到法国,然后就中途跑了。她相信传闻所说,在法国当保姆一个月有2000欧,而事实上到了之后,市场价就四,五百欧。
当初,三井秀树之所以会选择相信眼前这一个中年大叔的话,便是源于自己前一世曾经看过这一部电影,并且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不少来rb打工的中国人当中,也同样是相信了传闻当中在rb随随便便种一个萝卜,一个白菜,都能够月入二,三万人民币的高薪酬。
他们是才愿意缴纳一大笔钱,背井离乡和漂洋过海的来搏一搏,拼一拼,却不料实际和想象的差距太过于巨大。
其实,连土生土长的rb农民都没有能够达到月入二,三万人民币这么高的收入水平。
在农闲的时候,他们照样会像中国农民一样外出去附近城市里面打零工赚钱来贴补家用。生活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普通人来说,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