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土木堡之变大明武将集团损失殆尽,以文官体系顺势将手插进了军队之后,从此文武失衡,武将再也抬不起头,文官一家独大。要问土木堡之变谁最收益?绝对不是抓走朱祁镇的瓦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当时的文官集团。有史学家曾经猜测,土木堡之变就是大明文官集团利用瓦刺发动的一场政变,目的是摧毁武勋集团,在粮草供应上动了手脚,并将皇帝行军路线泄露给瓦剌,才导致土木堡朱祁镇被瓦剌俘虏。
土木堡之后,文官集团不断利用各种机会削弱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增强兵部对军队的掌控力度。因为兵部在内阁管理之下,是被文官集团所掌控。而五军都督府在管理上是直属皇帝的,文官集团势力插不进去。弘治皇帝准备建立军校培养武官,这是另起炉灶来跟文官集团夺权啊。
自古以来朝廷之中,君权与相权、军权三方互相倾轧,为权力而争斗不绝。
君权就是皇权受命于天,代天牧民,神圣不可侵犯。历朝历代皇帝对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为什么孜孜以求?因为秦始皇的这枚玉玺,是皇帝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所谓相权就是文官治理体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宋就是一个例子,这是文官集团从秦朝之后一直希望达成的状态,皇帝就是一个符号,皇权被压制到虚君思想,文官集团才是主导国家的力量,大家该贪的贪,该腐的腐,皇帝想动文官还得顾忌。
至于军权,就是地方将领掌握军队能力。
皇帝希望自己居中平衡文武相互牵制,文官希望共治天下、武将希望掌握更多军权,除了极个别有威望的皇帝外,例如唐太宗、明太祖,很少有皇帝能够压制住两个系统,因此三方的斗争从未间断。封建社会中为什么会出现很多臭名昭著的太监,那是因为皇帝被文官系统禁锢在深宫之内,皇权被蔑视,只能放出宦官集团跟文官争斗、监控武将。
土木堡之后饱读诗书的文官们,拼死命篡取权力,为的就是给文官集团最大的安全感,防止大明再出一个朱元璋和朱棣,剥皮实草太恐怖了。
几日后,有御史上奏京营之中将领贪财,士卒惜命,吃空饷严重,腐败深入骨髓、触目惊心,请皇帝下令整饬军务,弘治皇帝未置可否,留中不发。看到弘治皇帝没有反应,御史又在朝会之上提出,文官集团立马抱团,集体攻击以武勋为首的武官集团。
弘治皇帝迫于无奈表示,目前整编军队,置换将领会导致军队人心涣散、离心离德,而九边之地达延汗挑衅频繁,朝廷此时不宜妄动,之后军校的建设暂时停止了。
弘治皇帝将五军都督府的军方大佬们又叫到了谨身殿的暖阁中,询问是谁将建立军校的消息透露了出去,导致文官集团如此丧心病狂的反扑。军方大佬也感到奇怪,为什么消息会传出去,而且建立军校演变成了文武之争,大家都一筹莫展。
太子朱厚照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将自己管理的千户所从神机营中分离出来,成立独立营,以何刚管理的千户所为骨干,以增强抵御达延汗挑衅为借口,从京城所有卫所挑选1万名16-22岁的优秀兵源组建,然后融合部分武勋子弟进去,建立一支全新的新式枪械队伍,这样既可以达到练兵练将的目的,又可以绕过建立军校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