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在三国加个点 > 第九十九章 此毋须学也

第九十九章 此毋须学也

刘毅却是不知道在雒阳发生的一切,此时他已经和太史慈赶回了平寿县县城。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他策马缓行,一面观察着平寿县的百姓,一面分神同太史慈闲聊。

“子义,我感觉平寿县比我们出征之时要好了不少,似乎百姓已经从以前蛾贼的侵害中恢复了过来,颇有些宁静祥和之感。”

这确实是刘毅回到平寿县城之后的第一感觉,在他率军出发征讨黄巾的时候,平寿虽然谈不上满目疮痍,但是也十分萧瑟。

他那时候受到时势的影响,并没有着力于恢复民生,而是先侧重于发展军事,开始是谋求自保,后来被粮秣所累,接着又迫于何进的威胁,急于扩张。

在亲自坐镇平寿县的那段时间,刘毅大部分都是泡在了大营里,注重新兵的训练,对于政务其实只是完成任务的形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等到率军出征,他就将那段时间表现较好的令书任命为假县丞,同时兼功曹一职,要求其在做好功曹本考核、监察等本职工作外,还要担起一县政务。

其实刘毅当初在下这个决定的时候心里是没底的,但是那时手下只有令书一个是正路出生的士人,而且此人在功曹上干的还不错,所以刘毅就咬牙让其顶上。

后来根据布置在平寿县的联络使反馈来看,令书干的还不错,起码没有出什么乱子,刘毅也就放心在外征战。反正大印在他手里,必须要经过县令处理的文书都是通过联络使来回传递的,刘毅也不怕出什么大的乱子。

但是从现在他自己亲眼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令书干的恐怕不是“不错”二字可以评价的,应该是“极好”才是。

反正刘毅认为,除非是他自己另辟蹊径,用上现代的管理学思维方式,否则单论治理而言,应该是比不过令书的。

他本以为这令书身为法家士子,主修的又是刑名,又不是什么历史上知名的人物,在治民上应该是一般般才对,没想到此人竟然把这一县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倒是小瞧了对方。

太史慈听到刘毅的话也是点头赞同,一副心有戚戚的样子:“确如明廷所言,我观百姓面上菜色已褪,且笑由心生,比我们出征之时好了不知凡几。”

刘毅闻言有些无语。

……能不能别说的那么直白!我只是因为精力没放在这方面好不?

他发现太史慈哪里都好,就是有时候说话太实诚,说白了就是欠社会的毒打。要不是遇到他,放在一般的上司手里,就算是有能力也起码会被压制一段时间,磨一磨棱角。

不过刘毅也没同太史慈多计较,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有搭的闲扯,一直走到了县衙。

他们远远就看见县衙门口的当值衙役一左一右立在原地,既没有站的东倒西歪松松垮垮,也没有凑在一起交头接耳,两衙役见到有人策马靠近立即就看了过去,他俩先是细细确认一番,随后高兴的叫了一声,“明廷回来了。”就呼啦一声凑了上来。

这两人都是刘毅走之前的老衙役,都认识刘毅,所以也没发生把自家县令拦在门外的乌龙事件。

刘毅笑着同他俩招呼了一声:“你二人如此尽忠职守,确实不易。”

这倒不是客气话,他确实觉得这两人做的不错,比他想象中要好太多。

两人得到了刘毅的表扬都是面露喜色,其中一人犹豫了一下说道:

“当不得明廷夸赞,令县丞同我们讲,轮值的衙役是官府的门面,衙役行为无状则官府失威,官府失威则衙役亦无人敬重,两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我深以为然。”

另外一人插言凑了一句,“方惕读过点书懂这些大道理,我听不懂,但是令县丞说过,行为不端者,初次罚俸一石,再次,倍之,三次,再倍之。我已经被抓到过一次了,再被罚回去家里怕不得安生。”

……这令书,有点料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