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御史台也好,还是谏院也好,其实都是对着官员去的,而且主要就是冲着官府去的。
以至于政事堂的行政经常被言官掣肘。
政事堂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和言官扯皮,而皇帝却能够高居台上,看着属下扯皮。
虽说权力有制衡是对的,但是在欧阳辩看来,言官管得太多,这就大大折损官府的效率了。
听证会这个首创,其实欧阳辩就是拿来专门和谏院沟通的。
有什么事情先在政策制定之初讨论完毕,后期执行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的扯皮了。
作为一个后世人,欧阳辩虽然没有做过工程项目,但是对于工程的流程却是熟悉的。
一个项目从策划、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工作次序,这样才不用来回扯皮。
御史台倒是还好,御史台对于政事一般来说并不会太多干涉,而是关注于官员本身的监察。
至于这次要针对的大地主们,是铁拳打击的对象,他们的意见不太重要,反正他们都是要反对的。
所以,这一次要说服的对象主要是政事堂、谏院。
虽然双方人数并不多,但欧阳辩并不打算省事将政事堂和谏院放在一起,而是想着分批次举行听证会。
这是有技巧的。
一般来说,人一多,意见一多,就会混乱,到时候反而找不着重点。
将各种人群分开来说服,反而可以重点突破。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将大家聚集道一起,看似简单了,但反而将事情弄复杂了。
而分开来举行听证会,看似麻烦了,但实际上却能够避免很多的麻烦。
至少是一个个的说服,然后积累盟友,形成大势,就像是战争一般,以多打少才是王道。
所以,欧阳辩的策略是先从政事堂开始,再说服三司、枢密院,最后才会举行一个大的听证会,到时候形成一个政事堂、三司、枢密院、谏院的联合听证会。
欧阳辩很忙,因为筹办听证会这个事情,别人是没有办法插手的,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怎么搞。
要举办一个成功的听证会,首先就要设置一个拥有严密规范公正的流程,确定话题内容重点,不然就成了泛泛而论的讨论会,容易流于形式。
这一点是欧阳辩最为关注的。
这个事情连欧阳辩也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他只能一个个进行设置,然后自己进行论证。
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但正是因为如此,欧阳辩对整个流程熟极而流。
经历了好些天的准备,听证会的流程才最终确定好。
但欧阳辩并没有贸贸然召集听证会,而是先做准备工作。
所谓的准备工作,就是在私下里先说服与会的人员。
比如欧阳修、文彦博和曾公亮。
这三人欧阳辩都是熟悉的,他们也没有太多反对的理由,可以先行说服。
至于赵槩,欧阳辩却是没有去说,因为欧阳辩将赵槩当成一个演练的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