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唐初大儒 > 第375章时光飞逝

第375章时光飞逝

有退学的,还是有继续送人前来的,不过后面送来的孩子,秦穆都拒绝了,对外的说法就是他也需要闭关,因为随着灵气越来越浓郁,选择闭关修炼的人也越来越多,毕竟大唐已经开始稳定下来。

时光飞逝,大唐涌现的人才也越来越多,高手也大量的出现,整个国家,越发的强大。西域被征服了,因为释家在失去了西北世家作为屏障之后,再也不敢和朝廷对抗,所以很干脆的帮助朝廷拿下了整个西域,换来朝廷允许他们传教的承诺。不打击,不支持,这才是释家最想要的,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和道家抗衡。

兽族很悲剧,那些强大的部落出世,和他们争夺地盘,一方实力强大,一方数量众多,算是势均力敌,打了好几年,都分不出胜负。那些出世的部落到不觉得日子有多难过,除了死的人有点多,反而是原本在主世界的兽族,生存空间受到压迫,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大唐这么会放过这种机会,挑拨离间,借刀杀人,本来就是惯用的手段,从战争中获得了好处,还不用出多少力,不过是高价卖一些物资而已。

随着灵气增加,农作物的生长,也更加喜人,甚至不需要施肥这些,唯一要做的就是除草,庄稼生长的好,野草生长的更好,差不多每个月都要除草一两次,这才是最麻烦的工作。

粮食大丰收,国家的实力自然变得越来越强,而百姓不会饿肚子,自然也就能养活更多的孩子,可以说大唐迎来了一个人口大爆发的时代。

大唐的地盘越来越大,李世民很干脆的安排了他的一众儿子,外放治理地方,并不是封国,也不是藩镇,就是让儿子治理地方,没有兵权,也就没大臣多言。大唐内阁成立,131名内阁成员,决定着大唐日常事务。

内阁取代了三省的大部分职责,这131人,有一名阁主,十名副阁主,三十名阁老,90名内阁成员;内阁的阁主和副阁主四年一换,最多只能连任三届,唯一不变的就是三十名阁老,阁老就是大唐的老臣,他们已经属于静养的年龄,除了一年一度的年度总结会,他们甚少露面,平时只是轮流到内阁听政而已。

至于李世民,他想过问就过问,不想过问也随便,或是抽查,或是查看内阁每天交给他的备案,小时一笔带过,大事简单提一下,需要的时候,才查看细节,可以说让他的工作变轻松了许多。

内阁的权利,主要集中在政务,实际执行,依然是六部二十四司,只不过如今大唐,司法又独立成了一个部门,名字就叫大唐司法省,由刑部,御史台,六扇门,大理寺构成。刑部审核全国的案件,御史台监督全国,不过取消了他们的发言权,发现问题之后,他们需要把案件交给六扇门查处,抓捕。大理寺则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主要责任,是查找大唐法律的漏洞,同时制定新的法律,交给内阁讨论是否执行。

保留了为皇室处理事务的门下省,加上司法省,军务省,构成了新的三省,司法,军务,加内阁,完全是把军政和司法都分开了,从根本上杜绝了权臣出现的可能,这才是李世民放心的一点,不然的话,作为一个掌控欲强烈的皇帝,他这么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只有极少人知道,这一切都是秦穆的建议,是他说服李世民试运行的。其实秦穆说服李世民的理由很简单,他问李世民:“陛下您英明神武,能够治理偌大的国家而让国力蒸蒸日上,但是以后呢?您能教出一个合格的继承者,但是你之后第三代呢?第四代呢?何不趁着您对国家,拥有绝对掌控力的时候,找出一条千秋万代,没有后患的一个办法,哪怕是错了,您也有能力改回来。”

李世民脸色变了又变,拿着秦穆那一本厚厚的奏折,关在御书房一天一夜,就宣布组建内阁。

其实秦穆并不担心,一来是他知道李世民能看出这个政策的好处,这几年大唐的事情增加太多,李世民早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二来是他的改动并不大,皇帝的权利并没有削弱,反而更加集中,因为军队和司法,都属于皇帝直接掌控,下令。甚至不需要经过内阁,这才是独裁的李世民最喜欢的一点,以往大小事情,总有那么一两个唱反调的。

内阁好处众多,可以减轻他的工作,可以拉拢人心,哪怕那些年龄大,告老归乡的老臣,也可以挂一个阁老的名头,那些老顽固,可不会顾虑阁主的面子,该顶撞的任然要顶撞。每次内阁开小会的时候,李世民都喜欢躲着偷看,那种争执得面红耳赤,口沫横飞的场面,才是他最喜欢的。而且他写想到,如果是自己去和那些大臣争论,会有多么的头疼。

从一开始的怀疑,到喜欢这个政策,李世民的转变很快,毕竟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工作变得轻松,他也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例如选了一批美女,微服私访,在长安城乱逛,关心一下人才的选拔。

秦家的事情也不少,秦怀玉娶了长乐公主,为了弥补长孙无忌,李世民把东阳公主下嫁了长孙冲,为此长孙无忌也没有办法,毕竟长孙皇后是他亲妹妹,长乐公主,未出三服,伦理上说不过去。秦玉玲嫁给了席君买,秦穆都不明白,自己妹妹啥时候看上席君买的。

在办完这两件喜事之后,秦家就沉寂了下去,不但是秦琼很少露面,秦穆都难得出现一次,六扇门的工作,完全交给了新的巡捕使。

贞观十五年,大唐开科取士,文武双比,经过一个月的比试,选举出了状元郑丽婉,探花武媚娘,榜眼狄仁杰。前三名有两个女子,一时间让所有男儿感到羞愧,更让世人震惊的是,三个人,全是大儒,最大的菜二十出头,最小的狄仁杰二十不到,三个大儒,震惊世人,纷纷打听他们的来历,这才发现,豁然系出同门。

随后更加劲爆的消息传了出来,甲榜一百名,第四的骆宾王,十一名的欧阳通,十六的徐慧,十九的李研儿,全是秦穆的亲传弟子。而且都是大学士境界的儒修!这让都被许多人淡忘的秦穆,再次出现在世人眼中。

许多人这才想起,长安城外那个只招收百姓孩子的学院,当初的山长,就是秦穆,这些年也一直是他的这些亲传弟子在教导孩子。只是这些少年,很少在城里露面,又是女孩居多,才没有人注意到那个一直在给孩子启蒙的学院。

想想看,一个建立了八年的学校,没有出现一个参加科举的学子,又如何会引起被人的注意,况且招收的也是普通百姓的孩子。当然,外人不会知道,这个学院,已经有上万的年轻人,学会了各种技术,进入了许多作坊,连匠作监都有他们的身影。

没有那么多资源,秦穆当然不会白费力气的去培养儒修,不过邀请墨家的教一些技术,还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他把学院弄成了技术学院。在让弟子们获得教学经验的同时,也顺便给自己弄点技术人才。

给弟子们灌输了大量的知识,让他们去教学,顺便进行理解沉淀,是一种最好的办法,所以秦穆才安排他们去学院任教。这不,数年不鸣,一鸣惊人。

巾帼不让须眉,才冠当代,观微知著!这是李世民对这次科举前三名给与的评价,不可谓不高,偏偏让人无话可说,毕竟三个年轻的大儒,比起秦穆当年晋升大儒更年轻,可以说青出于蓝。

后悔莫及,这是所有世家的心思,因为当年的事情,几乎所有世家,都对秦穆敬而远之,哪怕那些学生,回长安来拜见老师,都被秦穆拒之门外。如今再看,跟着秦穆的学生,最差都是大学士,如果自家还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不说大学士,培养出一批学士,这没有一点问题吧。所以世家的肠子都悔青了,虽然说这些年,从秦家出来的学子,有一些晋级了学士,但是那数量很少,毕竟想要把几百本书籍,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还得形成一套合适的路子,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要换成教导的老师,那就容易多了,可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