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真是大昏君 > 第二百一十七章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第二百一十七章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朱由校最为欣赏周遇吉的忠义死节,历史已经改变,他希望周遇吉能建功晋爵。还有史书所载的死战不降的周遇吉的夫人,诰命之封就等着周遇吉征战而回呢!

言语虽短,却透出皇帝的赞赏。一个放心,正是对周遇吉的很高评价。

周遇吉同样跪倒谢恩领赏,慨然表示道:“微臣得万岁赏识,定于辽东建功灭奴,令万岁再无战事之忧。”

“好,好。”朱由校扶起周遇吉,抬头环视众将,朗声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朕对众卿有此期望,亦不吝晋爵封侯,众卿也必能不负朕望,建功立业而还。”

停顿了一下,朱由校接着作出承诺,“诸军开赴辽东时,为了军事机密,朕便不去为众卿送行。众卿凯旋回归之日,朕必出城亲迎,敬众卿一杯庆功酒。”

“微臣谢万岁隆恩,必不负万岁所期,平辽灭奴,为万岁了却边事之忧。”曹文诏先跪倒,朗声作出保证。

众将有了代表,纷纷跪倒,粗豪壮烈的声音响彻大殿。

封建社会讲究个报效,君恩则是最大的,最难报的,唯有一死才算终点。所谓忠义,便是如此。

而人生的目标,不外乎是升官发财,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纯而又纯,要为全人类谋福祉的除外。

皇帝既施君恩,又是达成人生目标的决定性人物,且不昏庸无道。那又怎么会愁没有自己的忠心臣子,没有肯以死报效的文官武将呢?

况且,在古代,皇帝与国家、社稷在含义上是相近的。以死报君王,以死报国,以死报社稷,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在这大殿上,可都是朱由校精挑细选的忠勇干将。

就算是没有这次召见,没有亲手颁予的赏赐,没有谆谆叮嘱期盼,殿内的众将也不会让朱由校失望。

但有了岂不是更好?朱由校觉得激励的话从自己口中说出,更会有加倍加倍再加倍的作用。

说实话,朱由校太想在明年结束辽东战事了。

明年也就是天启五年,到了天启六年,京师爆发大水,江北、山东出现了旱灾和蝗灾。秋天,江北又发大水,河南出现蝗灾。

灾害频发,已经显出了向高峰攀升的明显迹象。

如果平辽成功后有一年的缓冲时间,朱由校就能更加从容地布置。如果战争还在持续,那辽东战事再加上赈灾的物资,就会使本已好转的财政再度陷入窘迫。

而平辽要成功,靠的是朱由校不计成本的投入,靠的是他先知先觉的布置,更要靠忠勇的将领和成千上万的普通士兵。

流血牺牲地保家卫国,更重要的是能保住朱由校的龙椅,对军人再怎么拔高,也不过分。

而且,提高军人的地位,也并不是朱由校的权宜之举。

日后,大明开疆拓土,向北抗衡北极熊,向南夺取温暖富庶之地,在海上与西方国家争锋,一样要靠军人的英勇奋战。

所以,将领们都觉得辽东战事可能是最为难得的晋爵封侯、建功立业之机,却没几个人知道皇帝的野心,不知道他们以后还有无数大展拳脚的机会。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