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真是大昏君 > 第一百九十八章 封赏,封赏

第一百九十八章 封赏,封赏

如果没有后金,虎墩兔愿意怎么折腾都行,把蒙古诸部搅成一锅粥,也是朱由校愿意看到的。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但现在,处理与虎墩免的关系,在蒙古诸部的内战中如何应对,就很考验政治智慧了。

别人只能猜测一两年,或许是三五年的形势变化;朱由校却能看到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亚洲,乃至世界格局的演变。

远在欧洲的英、法的崛起,可能还过于遥远,对于中国的影响很小。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对中国形成实质上的威胁。

但在北方,沙皇俄国已经建立。现在的实力还不甚强大,但其迅速崛起的速度,以及向远东的疯狂扩张,却令朱由校十分忌惮。

除了忌惮,朱由校也是野心勃勃,贝加尔湖等广阔的远东土地,他岂能不眼馋,岂能不想并入大明的版图?

这个世界很大,各个国家的版图也远未成形固定,有着巨大的改变的空间。对于大明来说,人口的增长,土地的需求,这是早晚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土地足够,又何来兼并一说?如果疆域广阔无边,就是出个败家子,也能剩下不少吧?

所以,不管是向北,还是向南,抑或是向东向西,为大明子民争夺更大的生存空间,将是朱由校平辽之后的重任。

愚者有愚者的快乐,智者有智者的烦恼。

朱由校的快乐始终有限,就是因为他想得太多,知道的太多了。

终于询问完了虎大威等人,皇帝比较满意,坚信自己选择的强军道路是正确的。尽管花费较大,但这将是保证大明北方安全的有效手段。而且,先期投入,后期收回,甚至是大有赢余,不亏本。

“众位爱卿皆是我大明子民。”朱由校很满意地回到御座,对着下面的将领们和熙说道:“朕不以民族论高低,只看表现和功绩。飞骑营还要扩充,朕不亏待功臣,而你们就是榜样。”

吸引更多的蒙古人归化,虎大威等将领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绝口不提归化二字,也是不让他们有疏离感。

“微臣明白。”虎大威躬身奏道:“万岁胸襟似海,赏罚分明,飞骑营扩充不是难事。”

朱由校含笑颌首,说道:“不光是为国征战,便是做寻常百姓也好。牧马养牛,耕种经商,只要守法遵纪,一样是大明子民。”

虎大威躬身应是,并不以之为怪。北方边镇的归化蒙人不少,也确实不全是从军。

他当然不会想得太过深远,不知道皇帝的最终目标是使所有蒙古人归化,成为大明这个多民族国家的一分子。

朱由校又转头吩咐王体乾,带几个侍卫去把海兰珠和布木布泰暂时关押起来,才给虎大威等人颁赏后令他们告退。

……………………

赏罚分明是必须的。特别是对于为国征战的武人,朱由校一直比较慷慨。

但有一点,那就是爵位,他一直没有轻授。尽管皇帝常说不吝封候之赏,可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殊荣。

至于民爵,则和真正的爵位没有什么可比性。真正的爵位,应该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种,相当的尊贵难得。

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将封爵标准定为“非社稷军功者不得封”,并在《大明律》中明确规定“文官不许封公侯”。

从靖难之变以后,封爵标准有些松泛,但文官要封爵,还是要立下军功方可名正言顺。

到嘉靖时期,由于军功冒滥现象严重,以及武官地位低下,重文轻武体制的建成,逐渐出现了武官难封的现象。

有很多勋臣更以武职封爵为耻,尝云:“我勋爵,非军职。”,意味着封爵标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随着重文轻武的体制建立及统治者个人品行才能的因素,朝廷文官勾结压制武将,使武官封爵越来越难。

可以看到,从嘉靖元年开始,一直到崇祯十六年的百余年时间里,以军功封爵者,仅辽东总兵李成梁一人封宁远伯。

史载:李成梁军功冠于世,然为其得封也“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

也就是说,甭管你军功高不高,高到什么程度,也得走门路,四处撒钱贿赂,让朝中人为你说话进言。

朱由校曾就此问题询问过礼部老臣,按照他们的解释,自嘉靖朝始,“盖祖宗朝都督有劳,宁封流伯而不加保傅,典制一变也。”

说得简单一些,朝廷用更多的虚衔来赏功,给封爵的道路增添了无数的关卡。

比如军功赏赐,先升官阶,都指挥佥事,都指挥同知,都督佥事,都督同知,都督。

直到最后升无可升,才有可能封爵。所以,武将们距离封爵越来越远,以最厉害的戚爷爷为例,他最高才熬到了少保兼太子太保。

至于追封,则是死后哀荣,与生前拜将封侯,又是大不相同。

比如民族英雄秦良玉,生前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明朝灭亡后,才由南明王朝追谥为“忠贞侯”。

朱由校对此也有疑惑,不是公侯伯子男嘛,封伯封侯不容易,那子爵和男爵呢,为什么没人得到?难道是哪位祖宗把子爵和男爵废除了?

不懂咱就问,有的是研究什么典籍规章的臣子。果然,答案找到了,令朱由校甚是满意。

原来,明朝并没有什么正式的诏书或文件废除子爵和男爵,只是洪武后就没人封过这两个二爵位。

到了靖难之后,永乐大帝要能觉得象太祖一样大封世袭公侯不太好,于是“靖难功臣”大多是世袭伯爵,还有一批无法世袭的侯爵伯爵。

同时,永乐大帝提升了伯爵的品秩,为一品官以上,这样才使得靖难的勋臣们身份不同一般。

而子爵男爵则因为待遇品秩太低,缺乏作为尊崇地位身份的价值,慢慢地就自然而然的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或许是这样的结论,但对朱由校来说,这都并不重要。只要没有什么规章典籍束缚他,改制就不称为改制,规矩可以从他这里立起。

当然,朱由校要立的是好规矩,是激励机制。可不象历史上的木匠皇帝,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啥功劳没有,平白就封了肃宁伯。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