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的小院子四四方方的没有围起来,应该是为了走小路前往大院的邻居路过方便,不用选择绕路。
这个年代的人确实都是比较朴素而为他人着想,尤其是周兮兮的外婆,真的就是个逢人就笑的老太太,周兮兮现代的外婆是个生活在城市,带着些许清贵,养尊处优、精致了一辈子的女人,不像现在这位同款长相的外婆,50岁就爬满了皱纹,但是为人却多了股慈爱。
家门前是个砖砌的池子,平时洗脸刷牙洗菜洗碗什么的都在这里解决,但是由于现在吃大锅饭,也就不怎么使用了。
走进绿漆刷的大门就是灶台,对于现在还不到一米高的小朋友来说,看不见灶台的情况,但也知道家里的铁锅不在了,虽然是个学渣,但是周兮兮毕竟是文学专业毕业的,多少对于历史有点小了解。
下沙生产队的房屋构造都是比较有意思的,好比外婆这个房子,将正方形的地基,四分之一做前院走路,留下四分之三盖房子,另加一个小后院。
周兮兮走过餐桌到达后院,看到外婆陈梅芳在给自留地浇水。便喊了一声:“阿婆。”穿着藏蓝色一堆补丁的棉布衣,腰上系着一圈破旧的围裙,额前已经泛白丝的瘦弱妇女抬起头,朝她笑了笑:“阿喜,肚子饿了吗?”
周兮兮坐在小门槛上回答道:“姨婆说食堂快开饭了,让我们过去吃饭了。”
陈梅芳拿围兜擦了擦手,捋了下头发说“哎呦,都这个点了,赶紧去食堂了,等会饭发完了。”然后急忙走过来牵起周兮兮的手就往外走。
现在是61年的4月,干旱还在祸害着土地,已经好久没见下雨,听说水库的水量已经见底了。
食堂的存货应该已经不多了,来这里的几天,真的就是顿顿红薯饭,只见红薯不见饭的那种,成功让一个喜欢吃烤红薯的现代肥宅少女谢决了这项食物。
这个地区是从58年4月开始成立公共食堂的,听周兮兮的老妈说那时候顿顿大米吃到饱,外公于秋生还教家里人第一碗饭不要盛的太满,因为太满是吃不到第二碗饭的,所以要盛一碗不满的米饭,赶紧进嘴,然后马上抢第二碗饭,第二碗饭就可以尽自己所能盛的最多,这让周兮兮不禁感叹:无用的冷知识又多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