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诸部,疲甚、饿甚、穷甚,畜牧匮乏,皇上尽革其赏,使他们的日子过的更艰难了,开市通商,实为辅国稳民的治国之策。
至于这私封顺义王一事嘛,我知道,你是为了安抚塞外土默特部,可是不经过朝廷,不问过皇上,确实是你做错了啊。
这一件事做错了,你做再多对的事,也于事无补了啊。
当然了,我也知道,朝中的大臣们不堪大用,如果把顺义王的敕印送归朝廷,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儿呢。
哎,我不得不承认,这件事啊,你做的也对,你错就错在没有问过皇上,如果你私下里以锦衣卫的身份给皇上一封密奏,何至于此啊。”
王承恩端着手里的酒,一饮而尽,借着酒劲,一股脑的说了一大堆。
王则之站起来,对着王承恩施了一礼。
“大人果然深明大义。”
“嗯,呵呵,你既然说我深明大义,我就私下里问你一句,在你心里你瞧得起皇上吗?你是不是认为皇上是个昏君,不是个好皇帝啊?
我希望你三思慎重考虑之后再说,我要听实话。”
王承恩站起来,极为认真的看着王则之说道。
王则之闻言,也站了起来,他严肃的看着王承恩,沉默了十数息这才说道。
“当今皇上,绝不是昏庸之辈,皇上继位之初就开始大力整顿朝局,剪除了祸乱朝政的魏阉一党。
末将素有耳闻,当今皇上,殷殷求治,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
当今皇上平反冤狱,起复天启年间受魏阉迫害被罢黜官员,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结党营私。
当今皇上生活节俭,末将清楚的记得,初见皇上之时,皇上的龙袍上还打着补丁。
末将对皇上极为钦佩,此话绝无虚言。”
王则之抱拳对着京城的方向,一字一字,认认真真的回道。
王承恩身为宦官,见惯了勾心斗角,两面三刀,尔虞我诈,他听着王则之的言语,感受到了他的真诚。
“哎,王将军啊,实不相瞒啊,当今的朝臣们都瞧不起皇上啊,在他们心里只有两人称得上圣明啊,一个是太祖爷朱元璋,还有一个就是成祖爷朱棣。
他们私下里说当今皇上心胸狭隘,难当大任。
他们瞧不起皇上,就把皇上供起来,他们身为臣子,对皇上毫无敬畏之心。
近日他们都在弹劾于你,他们说你拥兵自重,欺君罔上,到时候朝纲崩溃,君不君臣不臣,孰不知,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王承恩长叹了口气,放下心里的防线,说了些真心话。
整个大明朝,如果说有人真心实意的瞧得起皇上,那就非他王承恩莫属,现在又多了一个人,那就是王则之。
王则之对崇祯是打心里佩服,说到底,现在的崇祯只不过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罢了。
他靠自己把明朝撑了十四年,已经尽力了。
“请罪书,我会写的。”王则之听完王承恩说的心里话,叹息道。
“王将军呐,你这是用自己的威望维护了皇上的威严啊,皇上说了,只要你认罪了,他就会赦免你的罪,咱们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好,写完请罪书,我就要去东征了。”
写个请罪书而已,就像上小学没写作业的时候写检讨书一样,又不会少块肉。
写个请罪书就不用流血拼杀了,何乐而不为呢。
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写请罪说就是给自己身上抹黑,对王则之来说,这个根本不重要。
面子又不能当饭吃。
“王将军连番征战,劳苦功高,辽东的事情皇上自有安排,就不劳烦将军操心了。
皇上口谕,命你配合五省总督杨鹤守好河套边关,以防陕地反贼逃至关外。”
“末将遵旨。”
崇祯不想王则之立功,王则之还不想长途征战呢。
崇祯不让他出战,正合王则之心意。
不用征战了,他正好可以好好休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