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大家并不那么高,《三国志》里,连太史慈七尺七寸约合177公分,都要提一句,诸葛亮在当时,“身长八尺,容貌甚伟”,高而且帅,兼且“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周瑜的相貌之好,天下皆知,然而史书上也不过“瑜长壮有姿貌”。
仅论描述,还未必胜过诸葛亮。
据《太平御览》卷七百零二《服用部·扇》引晋·裴启《语林》记载,诸葛亮和司马懿在渭河边上对垒,开仗之前,诸葛亮坐着不加装饰的车子,戴着葛布做的头巾,拿着白羽扇,指挥三军将士,军人们都随着他的指挥前进或停止。
再往后,南朝梁·殷芸《》卷六的记载相同,诸葛亮和司马懿出兵作战,将要开仗了,司马懿穿着军服进行指挥,司马懿派人偷偷的观察诸葛亮,发现诸葛亮坐着不加装饰的车,戴着葛布做的头巾,拿着白羽扇,指挥三军将士,军人们都随着他的指挥前进或停止。
司马懿知道后,感叹道:“诸葛亮可以说是名士啊。”
到了北宋,又由于说书行业的兴盛,那把羽扇也渐渐被称为了诸葛羽扇,那方巾也被叫做了诸葛巾,“羽扇纶巾“用来形容诸葛亮。
二、谋略:作为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以其谋略和战功久享称颂。
陈寿在《三国志》里,说诸葛亮可以和管仲、萧何、子产、召公这些前代神话宰相相提并论。
诸葛亮给刘备布置了隆中对,让刘备第一次试图拥有自己的领地,诸葛亮的战略思想体现出独特的个性。
这种个性就是韬勇抗威、不畏强敌、力占先机的进取精神。
在赤壁之战前,在曹操绝对优势和刘备方处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诸葛亮居然敢只身一人过江东,说服孙权连刘抗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后来又协助刘备掌握了荆州,控制了西川和汉中,三分天下。
到此为止,他的计划很成功。
刘备从当一个县级干部的秘书,一直推到了三分天下的君王位置。
对此,钱穆曾评论: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这是何等的雄壮!当然,三国时,许多人都做了类似的战略规划。
比如,鲁肃、甘宁和周瑜,但他们的构思,始终是构思;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在整整十二年后,完全实现了——公元219年,刘备平了汉中,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关羽从荆州北伐,打得曹操意欲迁都…季汉官员(四川人)杨戏在诸葛亮死后,写了一篇季汉辅臣赞这样评价诸葛亮“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
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
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刘备评价诸葛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认为他比曹魏皇帝厉害十倍。
刘禅评价诸葛亮: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
孙权更是在蜀吴两国的正式盟书中直书“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
而且还对诸葛亮之侄诸葛恪称赞孔明“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毫无半点身为盟国君主的矜持。
三、影响力在季汉国内,无论是后主刘禅,还是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诸重臣到各大小臣僚,可说无一人不是孔明粉丝;“丞相”这个词在季汉便是孔明的专属称呼,论政者言必称之,代表着和“先帝”刘备等同的最高政治正确。
诸葛亮死后,季国的军士和百姓都异常悲痛,纷纷在路边祭奠他。
各地多上书请立诸葛亮庙,但朝堂以此违背礼制不纳,于是百姓在四时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诸葛亮。
当然,有许多人说,这是刘禅对诸葛亮怀恨在心,其实禁止给诸葛亮立庙,这其实是后世不读史者,夸张讹传。
秦汉礼制唯天子可立庙,本无臣子单独立庙之礼。
有功大臣只能配享帝王的太庙,这是国家制度,从无例外。
无论开国之萧何、张良;开疆之卫青、霍去病;中兴之邓禹、吴汉,都不可能被单独立庙。
刘禅最后肯为诸葛亮开此先例,亦算难得不易。
帝王破例给臣子官方立庙,千年以来就出了刘禅对诸葛亮这么一回。
北宋时还专门有人批判刘禅这样是为君臣私情而破坏礼制,大大不对。
可笑到了后世,居然有人反过来,竟以为这是刘禅怀恨诸葛亮的表现。
蜀汉灭亡之后,蜀中百姓便在成都为诸葛亮修建了武侯祠,不但要建,而且还建了多座,还偏偏要把纪念诸葛亮的祠庙建在成都刘备墓葬的旁边。
明朝初年,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被封为蜀王,就藩成都。
到了成都之后,朱椿发现诸葛亮的武侯祠与刘备的昭烈帝庙在城中并立,而且祭祀诸葛亮的百姓明显要比刘备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