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声称按照国法将不考虑人质的安全,做出了要出兵攻击劫持人质者的姿态。劫持人质者害怕,于是放弃人质投降。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将攻击劫质者不用顾忌人质定为法令,于是以后就没再发生劫持人质事件。
夏侯惇一个砍人的少年犯没出什么事,夏侯渊却要去帮曹操顶罪,灾荒年间还饿死了儿子,如果说夏侯惇是曹操犯罪团伙里的二当家,夏侯渊就真的只是个马仔。
曹家和夏侯家世代姻亲,但史书里两者的风格又有所不同,曹家多人官居高位,夏侯家却没有仕宦记载,曹洪曹仁曹纯等人都有率领人马支持曹操起兵,夏侯家却没有。
相应地,夏侯惇和夏侯渊和曹操在史书中表现得十分亲密,两人皆是曹操的布衣之交,还都结成了儿女亲家,夏侯称、夏侯尚和曹丕也是布衣之交,两家的关系算是世交。
两相对比,曹家的影响力更强,但考虑到曹家是在中常侍曹腾得势后的数十年间迅速崛起,其和影响力仅限于地方的夏侯氏保持良好关系无疑是对双方都有利的。
在曹操起兵后夏侯惇所担任的都是心腹的位置,例如和荀彧同为司马,而在曹操升级成州牧后夏侯惇也当上了太守,曹操去打徐州和河北时,夏侯惇都在后方守家。
但其实三国志对夏侯惇的行事记载十分减省,夏侯惇在建安初年成为河南尹,时间应该在董昭之后。
这期间夏侯惇本人的传记没有记载其相关事迹,但从李典和钟繇等人的传记来看,夏侯惇参与了建安七年抵抗刘备北侵的作战和建安十年讨伐河东叛乱的作战。
此外,田畴的传记中记载他与夏侯惇关系良好,田畴是隐居在河北的名士,后来移居邺城,如果夏侯惇一直在后方的河南坐镇,他们两人应当没有机会成为朋友。
由此可知,夏侯惇应当是参与过平定河北的作战,或者是在邺城工作了一段时间,但这些记载都被遗漏了。
夏侯惇对于曹操的部队有着特殊的意义,一些后来出任重要职位的人都曾经是他的部下,例如韩浩、典韦、卫臻。
韩浩在魏书中有自己的传记,他是曹操手下的中护军,护军和领军是曹操中军最重要的两个位置,曹操挑选留守汉中的人选时,诸将曾推举韩浩,在魏公劝进表上,曹洪和韩浩分别是中护军和中领军,韩浩排在曹洪之后,曹仁之前。
这样一个人是由夏侯惇招揽来的,如果说韩浩是曹操手下的林彪,那夏侯惇就是曹操手下的朱德,夏侯惇在军中的威望可想而知。
夏侯惇在三国志里的记载,基本没什么战绩可言,还有肉票将军这样的污点,作为诸曹之首是在不够看。
在魏朝以来基本上诸夏侯曹都在前线当大都督,只有他一个人留守后方,说好听叫看家人,说难听守家狗。
唯一一次大规模领军的记录居然是:“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
当然也有人提出夏侯惇的主要战绩在前期,由于曹操的战绩重合,因此略去,这个就不做赘述了。
整体来说,夏侯惇的优秀事迹如下:“性清俭,有馀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於官,不治产业。“
“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