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辛毗,参见曹真公子,公子受苦了。”
曹真,字子丹,魏武帝曹操的养子。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曹真之父秦邵为曹操招募兵马,后为豫州牧黄琬所杀害,曹操于是收养丧父的曹真。
但另据裴松之注引《魏略》的记载,曹真本姓秦,其父秦邵素来与曹操相善。兴平末年,袁术部曲与曹操在豫州交战,曹操一次外出时侦察时,遭遇袁术部曲追杀,幸得曹真之父冒名顶替,袁术部曲误以为他就是曹操,遂杀之而去,使曹操躲过一劫。
由此曹操想到秦邵恩德,因此曹操收养曹真,变易其姓,才转姓曹。两种说法莫衷一是。
曹操收养曹真后,让他与曹丕等一起生活。
曹真力大勇猛,有一次射猎时被虎在后面追逐,曹真回马射虎,虎应声而倒。曹操壮其鸷勇,让他成为虎豹骑中的将领,讨伐灵丘黄巾军后被封为灵寿亭侯。
曹真在演义里是个白痴。
既不会打仗,屡败于诸葛亮,受挫于司马懿,为人又小气,最后给司马懿气病,诸葛亮再写封信给他,把他气死了。
而正史中的曹真,除了儿子生不好,其他方面都非常优秀。演义中曹真能当上大将军,是因为他姓曹。
曹真确实姓曹,但“大司马蹈履忠节,佐命二祖,内不恃亲戚之宠,外不骄白屋之士”,曹真当上大将军,靠的不是“亲戚之宠”,而是自身的能力。
曹真的气量史载:曹遵与朱赞死得早,曹真同情他们,“乞分所食邑封遵、赞子”。
而魏帝则“君子成人之美”,答应了他的请求。曹真出征时,士兵得到的奖赏不足的时候,就用自己家里的财产做为赏赐。
统帅之才曹真当上大督都主要是因为南征孙权战功彪柄,这些在演义里都没说到。
演义里为突出诸葛亮和司马懿,把曹真在诸葛亮在北伐时写成了笨蛋,其实前期的战争主要是曹真领导的。
直到曹真病逝后,司马懿这个诸葛亮的“毕生大敌”才继曹真之后,与诸葛亮拖了四年。
但司马懿的作战能力比曹真实在是差多了,曹真与诸葛亮的交战中未有处下风,而司马懿和诸葛亮第一次交锋,就害死了张郃。
不过司马懿也识虚实,而且能忍,知道自己不是诸葛亮对手后,就一直坚守,直到把诸葛亮拖到病死。(当时司马懿兵力约30万,诸葛亮只有10万兵。)曹真抗击诸葛亮北伐的经过诸葛亮一伐中原。
演义中诸葛亮先用反间计使魏免了司马懿的官,然后出兵,大败夏侯后,又败曹真,魏实在没办法了,只得恢复司马懿的官,司马懿马上擒孟达,攻街亭破马谡,诸葛亮全线溃退。
事实上,司马懿根本没参战。
诸葛亮出兵时,魏准备不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投降,魏帝派曹真统领大军守郿城,派张郃攻街亭。曹真在箕谷打败赵云、邓芝统率的偏师,张郃占领街亭。诸葛亮辙军。
安定杨条据守城池不降,曹真挺兵围安定,杨条和众人说:“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
就自缚出降,三郡皆降。
诸葛亮二伐中原。曹真精确地预料到诸葛亮二伐中原时必攻陈仓,便推荐郝昭守城。
诸葛亮后来果然攻不下陈仓就退兵了。郝昭本是曹真推荐的,演义挺搞笑的,这推荐人也硬换成了司马懿。
还编了几个故事,说诸葛亮大败曹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