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鹤汀缓缓地站起身来,咬了咬嘴唇,“张先生此来,示警?还是劝导?又或是,通牒?“
张堂文抿嘴一笑,端起桌上的茶盏,“先生多虑了,如今我大清国满目疮痍,洋人横行霸道,黎民百姓流离失所,在下区区一介行商,年近天命之年,早没有宏图大志之念和匡扶天下之志了。”
张堂文将手上的茶一饮而尽,似乎也是暗暗下定了决定一般,缓缓站起身来,朝着杨鹤汀深躬了一下,“行商经年,黎民之苦与庙堂奢靡,在下知而无法,如今华夏之疾,已在骨髓,火石难济,非翻天覆地之举不足以救国,在下虽是商贾之身,却也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将不国,岂有商道亨通的道理。杨先生这般的志士,在下心往已久,在下虽年岁已高,却有犬子当立,若先生不弃,点拨一二,启蒙明志,在下感激不尽!”
杨鹤汀一脸愕然,转脸看向罗飞声。
罗飞声一脸严肃,看向张堂文,“张先生既已明说,飞声也就坦然了!救国之道一路艰辛,非热血不能铸就,前有先人血溅五步,后有吾辈亦步亦趋,张先生家境殷实,令公子必然出身富足,先生……”
张堂文伸手打断了罗飞声的话,“罗先生,张家祖上因军功,也是抬了旗的,但在下不能因一己之私,无视天下之乱,庙堂之高穷奢极欲,一方大吏沽名钓誉,郡县值守徇私舞弊,泱泱中华遍寻之下,几近无望!以张家祖业,可保三代荣华,三代之后呢?若不当此时尽力而为,徒留遗憾至泉下,悔矣!”
杨鹤汀体内的血液,似乎一拥而上直冲头顶,张堂文的一席话竟让他忍不住有些想要击掌叫好,想不到这中原腹地,竟还有出身商贾的有识之士,见地不逊党人。
杨鹤汀上前一步,朝着张堂文庄重地还礼说道:“先生之语慷慨激昂,鹤汀深感钦佩!请恕在下方才无理,实是形势所迫!”
张堂文长舒了一口气,这番话憋在心里已经有段日子了,左右横竖都没法畅谈,实在是憋闷的久了。
今日放开一言,竟似乎有点一展宏图的畅快感。
当下,既已是坦诚相待了,双方便不再防备什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四儿在房外从黄昏等到日落,连数好的蚂蚁都已经归巢了,屋里仍是亮着点点灯火,竟无停歇的意思。
一直等到天完全黑了,校内早有人点起了各路灯笼,阵阵饭菜飘香都已散去,张堂文这才依依不舍地从屋里出来,瞅着屋里那两人还有要留饭的意思。
留饭就留饭呗,便是没馆子里丰盛,好歹凑合一口,中午头四儿给张堂文买了一堆吃的,想着老爷肯定吃不完,还够自己解解馋,不想在靳岗闹了一场,竟是空着肚子一路跑到了南阳城,如今早已是饥肠辘辘了。
张堂文面对两人的挽留,再三推脱,说什么也要回南阳的会馆歇息。
杨、罗二人见留不住,只能依依惜别了。
一直送到校门口,三人又在那匾额下聊了半天,四儿站在马车边,遥等着张堂文谈完回来,便催着车头快走。
四儿扶张堂文上车,忍不住嘟囔道:“这教书先生到底是个什么人物,这教书院子也忒大了点儿吧!还能让老爷聊那么久!”
张堂文半躺在轿厢里,迟了片刻,悠悠地回答道:“算是,救国的志士吧!当得起‘伟大’二字!日后,怕是要青史留名的!”
四儿品味了一番,前头的不大懂,青史留名倒是知道,老爷居然和青史留名的人物聊那么久,身为老爷的长随,四儿顿时觉得自己身份地位也高了许多,不由挺了挺胸膛。
张堂文探头望向帘子外昏暗的灯光,心中却不似脸上这般平静。
时局动荡,前程晦暗,区区微光又是否可以重启光明呢?
灯笼内外,早有趋光的蚊虫纷纷凑了上去,张堂文看着那一只只飞蛾在烛火中忽闪,烛光竟也是忽明忽暗。
“飞蛾扑火,向死而生!为了光明,吾辈诚所愿也!”张堂文默念着方才杨鹤汀的话语,心中既是钦佩,又是痛惜,隐隐地还有一丝担忧,把儿子送到这儿,到底是不是一个父亲该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