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笼收完,也将青蟹绑好,李鸣留一桶的活虾,开船到潟湖中心。
取出鱼竿,组装完毕,鱼钩挂上活虾,静等大鱼上钩。
大鱼没让久等,不一会就上钩,拉直鱼线,飞轮吱吱转动。
潟湖海水不深,大鱼跑一会就掉头,李鸣乘机收线,一收一放,没多久一抹紫青色的鱼影飘出海面。
大鱼在水面上的挣扎力也很强,用了许久才拉到船边。
海竿是软杆,提不动大鱼,又没有鱼叉。
李鸣只好单手找到铁钳将它甩上来,上船的大鱼还想挣扎,被风暴几个扑击,就老实下来。
方形的额头,高高又狭窄的脊背,是鲯鳅,也叫鬼头刀。
鬼头刀很贴切,鲯鳅的脑袋斜直往上长,和隆起的鱼鳍连接在一起,头部的鱼鳍隆起后往尾巴收矮。
钝直的头部,刀背一样的鱼鳍,再加上丑丑的嘴巴和牙齿外露,像个鬼头,渔民也叫它鬼头刀。
鲯鳅的色彩特别好看,鱼身中部有一条青色的分割线,上部的背鳍为紫青色,下部的鱼身为明黄色,还带些绿色斑点,鱼腹是浅白色,尾巴更为漂亮,居然是金黄色的。
鲯鳅挣扎时,全身色彩更加绚烂,像是发出彩虹般的光芒。
手里的鲯鳅没一会就不动了,鱼鳞不受控制,颜色很快暗淡不少。
鲯鳅的体色不是来自色素细胞,而是来自能反射光线的鱼鳞,立体交织的小鳞片受神经系统控制,根据机体的兴奋程度进行调节,捕捉和反射来自不同角度的光线,像一面面小棱镜一样,所以鲯鳅才能闪烁着彩虹般的光芒。
这条鲯鳅大概有6斤多,李鸣说不准能卖多少钱。
因为鲯鳅只在产卵时,出现在国内北方海域,那时又是休渔期,市场上很少出现出现鲯鳅,市场销量小,那进口就少,所以很难定价。
鲯鳅的主要出产地,在美利坚和澳洲,那里的渔民捕捞金枪鱼和剑鱼时,也会捕捞到鲯鳅。
没错,鲯鳅是金枪鱼和剑鱼的伴生鱼。
潟湖能游一群鲯鳅,那么附近一定有金枪鱼,可惜金枪鱼的洄游水域很深,不可能游入潟湖。
要抓金枪鱼,得大船出到外海下延绳钓,就鸣风号的小身板,根本不用想,李鸣把心思收回来,继续钓鲯鳅。
鱼群游来游去,很快又钓上一条更大的鲯鳅,将近12斤,和之前钓的对比,大了一倍。
小的鲯鳅已经死掉,颜色暗淡下来,大半部位已经变成本来的银白色。
夕阳西下,李鸣就没再钓鱼,船舱躺着6条鲯鳅,加起来有五十多斤,够吃很久了,再钓也是浪费。
这6条大鱼,除了李鸣自己吃,剩下的就带回现实世界,
乘着鲯鳅新鲜,回到庇护所就杀鱼做晚饭。
取最小6斤的鲯鳅,鱼头炖汤,鱼身香煎,时间所剩不多,就用最简单的办法处理。
洄游性的鱼类,吃起来口感和石斑鱼不同,肉质紧实而不干涩,细嚼后甘甜味才散发出来,值得细品。
鲯鳅肉可以一整块的夹到嘴里,不会一夹就碎,无刺的鱼块塞满嘴巴,满满都是幸福的味道。
李鸣只吃几块鱼肉,剩下的都给两小只,至于呆治吃鱼头。
鱼头很大的,比风暴吃的鱼肉还多1倍,呆治一点都不吃亏。
喝着柠檬茶,李鸣躺在摇椅上看夕阳,直到天色变暗,检查好内外防线,才返回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