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意思,是先准了多尔衮的请求,派人北行,商议连虏平寇之事,行缓兵之计。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朱慈烺一边说道一边从坐上走下来,边走边道:“祖宗的江山还在被外贼所据,大明的臣民还在哭嚎,朕每每思虑至此是一日也不得安心,夜不能寐,比在朝的诸位,都要心急。”
“皇上,是我等无能。”马士英睁开眼睛,推金山倒玉柱的跪下请罪道,大殿上的人也接连跪下,非常配合。
朱慈烺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贼凶虏恶,非诸卿之过,所以诸位爱卿不必过分自责,这些与事无益的事情就不谈了,议和还是要议的,朕准备指派一人带着鞑虏使者北上,商讨连虏平寇之事,不知诸位爱卿谁能胜任?”
“臣,推举一人。”钱谦益乘机上前疏奏道。
“何人?”
“礼部侍郎章超。”
章超,是侯方域的舅舅,这桩政治博弈中,从侯方域找上钱谦益之始,两人就瓜分好了里面的利益,即使出了纰漏,也能完全脱开身,这番议和成了,从东林党的角度看,能减轻江淮防线的压力,省下大笔银钱,在政治上也压倒阉党一头,能在朝廷上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属于实实在在的好处,而点章超为使,也是有投桃报李之意。
“章爱卿,你意下如何?”
“臣,万死不辞。”四十五岁的章超上前慷慨道。
“既然如此,那你就下去准备吧。”
南京的一番龌蹉在皇帝朱慈烺的推动下,以章超为使,很快就前往京城。
北京。
顺治坐在皇位上,多尔衮站在身侧,章超等使者则站在下首,满清这边的礼部官员大声朗读朱慈烺的信件和条件。
里面大约就是讲些不痛不痒的话,想保留明廷仅存的些许尊严,实际的内容也就是二者约定互为兄弟之邦,共平流寇,还百姓安宁之类的,并无太多实际的内容。
“明帝有议和之意,却无议和之诚,我看,这和不议也罢。”正白旗出身的宗室大臣英额尔岱出列倨傲道,其余人也纷纷交头接耳,认为没有必要议和。
多尔衮压了压手,整个朝堂迅速安静下来,年幼的顺治吸了吸鼻子,用羡慕的眼神看着身边的多尔衮。
“议和的事情先放一放,先谈谈山西的事情,山西那边战况未分,我看那赵贼是个不好对付的,恐怕为李自成第二,大清的勇士入关以来,流的血太多了。”多尔衮一边说道,一边用锐利的眼神扫视朝堂,见无人出声,便继续道:“大清的勇士不能白死,山西我们得吃下来,但那赵贼也不可小觑,所以明帝商议的共平流寇的事情,我看不错。”
多尔衮有统一天下的雄心,但满清只是个东拼西凑,整个种族的人口才勉强达到几十万的小政权,如果说要吞并天下,这话说出来,连他们自己内部的元老贵族都不相信,所以多尔衮心中很清楚,要一步一步蚕食大明,用一些能达成的目标,滋养这些元老贵族的野心。
自从多尔衮一力决定入关,并收付吴三桂、击败李自成,一路收降纳叛等等动作后,这个小政权靠着吸食半个北地汉人的血液,已经过上了贵族的生活,比起曾今在关外的酷寒日子,那真是翻天覆地的改变,没人再想回到从前的日子了。
而多尔衮的威势在这些功劳的奠定下,虽然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其爵号中的摄政二字,就将他的权柄解释的淋漓尽致。
他的话,就定下了调子,没有什么阻力,也无人反对,见朝堂噤若寒蝉,多尔衮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来自己前度在山西的小小失利,并未动摇朝局,这让他内心颇为自得,并对章超道:
“你回去告诉明帝,议和可以,但我有几个条件。”
“请摄政王直言。”章超不卑不亢道。
“其一,二者结盟,当以大清为兄,明廷为弟,逢岁纳贡献礼,以银十万两为准。”
“其二,大清和明廷将以江淮为界,允两国通商,互通有无。”
“其三,平寇之事,各凭本事,以国旗为界,各不侵犯,其他些许地盘,或有朝夕易帜的地方,那就是谁打下来就是谁的。”
章超思索一番后,点头道:“摄政王所言的二、三点自是可以,只不过纳贡献礼,恕在下无法决断。”
多尔衮轻哼一声,冷然道:“那你回去告诉明帝,四月无信,大清将倾国之力,兴兵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