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吾国有秦 > 第八十八章橘枳(二)

第八十八章橘枳(二)

“却也不失道德之治。”秦胡亥感慨道:“尤有信矣。”

“陛下!”见皇帝陛下一直不能理解自己的意思,蔡泽不由得提高了声音道:“以此之举,是故,吉母亲不丧,则吉可命活,推而论之,吉以孝名,其罪则赦,然谁怜王相?吉母为命,相不为也?儒者皆歌文王贤,武吉孝,相冤死悲乎!吉有母,然相未尝无母,今相死,相母谁赡?律法何公哉?一家乐一家哭,惺惺仁义也!”

经蔡泽这么一说,秦胡亥也恍然大悟,对啊,武吉因为孝顺老母所以不用偿命,那王相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就没有妻儿老小吗?他的家人就不用养了?

这点也看出,法儒量刑的本质不同,儒家的量刑大小是以执法者之心意为准,执法者认为该量大刑,那么就施以重刑,哪怕其罪极小;执法者认为该量小刑,那么就施以小刑,甚至无罪释放,哪怕其罪当诛。

而法家量刑,则必须以法律规定为准则,犯什么罪就施什么刑,施加给犯人的刑,都是白纸黑字明文规定了的,任何人不得更改。

所以法家的守护神兽是獬豸,这玩意儿应该是古人杜撰出来的动物,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又俗称独角兽。

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日常就是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之徒,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里去。

按照传说,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

所以无论如今大秦的廷尉监还是现代的法院,门口都会摆放一头獬豸雕像,用来以示法律的公平公正。

但,商鞅的法家真的可以做到法者,所以爱民也吗?

商君之于秦法,公不公平先不说,但功利之心是极强的,所行的也是轻罪重罚,其意就是让秦国的百姓们畏惧,以此来预防他们挑战法律的权威。

小罪施以重刑,重罪施以死刑,如此一来,秦人小罪不敢犯,大罪犯者必死,严格执行之下,秦人必然人人守法,进而达到以刑去刑,以暴去暴,则天下无暴的目的。

而儒家则不这么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儒家对于犯错误的理解,只要思想不跑偏,其余的都可以商榷,也因此,儒家小罪不惩,大罪轻罚,轻刑缓法会带来什么后果呢?那就是会让一个国家的治安变得混乱,国人苦不堪言,使守法者生活艰辛,而乱法者则生活惬意。

历史上的先汉初年,刘氏家族为了恢复国力,休养生息,于是就采用了儒家轻刑缓法的政策来治理天下。

但这么干的结果就是使高门豪强与自持武勇的游侠们结合在了一起,共同来欺压寒庶,以来对抗汉家。

最严重的时候,百姓们只知豪门之令,而不知国家之法;游侠成群结队,敢于光天化日之下击杀官吏,这是在大秦难以想象的。

然如此之荒谬,在儒家眼中则只看游侠义薄云天之举,而忽略其犯罪之事实。

就像后世被儒家抬高到“忠义无双”的“武圣”关羽,陈寿在其书《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所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如果放在大秦,怕是早已抵命了,无论什么理由,什么功劳,都不是你杀人的借口,所以商鞅说:“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