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胡亥始终认为,古代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从来不是指南针、火药、司南、造纸等被后世吹破天的技术革新,一个民族想要长久的、稳定的持续发展,技术从来不是最主要的,诚然理工能强国兴国,但想要使民族千年不绝而不中断最终所依靠的还是软实力的优异制度与文化的传承。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比较之下,由中国人独创,起源于隋,完善于宋的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无疑是安定民族长久发展的基石,它改善了通过出身而入仕的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能的人能够进入到国家的管理之中,同时也促进了读书风气的盛行,让民族文化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个国民心中,也是迄今为止最为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
通过考试为国效力,这个模式在二十一世纪依然是主流,近现代各国皆学英国的政治考试制度,然英国则是翻版了科举制,所谓出国考察先进制度,都不如沉下心来好好地审视一下本民族的传承。
科举无错,关键是看考试的内容。
在隋科举制度之前,历代王朝其主要选拔官吏的举措是察举与征辟,这套确立于汉孝武皇帝时的选官制度延续了上千年之久,郡国岁举孝廉,帝诏名望之士,它既使有才之人得以为国效力,也逐渐形成了尾大不掉的门阀世家,利弊明显。
而此刻的秦朝所用的选拔制度,依旧是商鞅变法时所确立的,即军功爵,文法吏,除此之外还有不是主流的征辟以及纳赀。
其中真正的核心就是学吏制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基本国策。
自秦孝公起,历代秦君都广建学室,教授黔首识字写文,算数计财,法律政令以及民生庶务,御车射技与社会风俗等,其与儒家六艺的课程结构大同小异,只是具体内容更追求实用性,学室虽不及百家私学精深,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够用了,也能满足当时大部分社会岗位的需求,而且与山东六国的贵族教育相比,覆盖庶民的学吏制度具有更广泛的普及面。
可以说,秦国的学吏制度是不同于百家私学与贵族教育的另一种教育模式,虽搞文化专制和愚民政策,但也向民众推广了农牧、工程、水利等新生产技术,扩大了平民黔首的受教育水平。
讽刺的是,最终取代大秦帝国而一统天下的汉王朝,其起家的团队大多都是秦学室突出的教育培养而成的,他们同六国贵胄们一起埋葬了大秦,然而,也正是这群人继承了秦朝大一统文明的梦想与管理技术,让秦政浴火重生,以汉家制度的身份延续了下去。
如汉家法度的奠基人萧何,简直是秦国学室所培养的佼佼典范,是样板良吏,他多年在大秦体制内做人事工作与资料档案整理工作,从头到脚,从心到脑,都散发着秦国式技术官僚的气质,布衣将相正是秦朝遗留给刘邦最好的礼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两汉文法吏与儒生之间的争斗,就是秦学吏制度与儒家学派冲突的余绪。
前朝细心培养出来的人才最后便宜了后朝,这种事历史上也只有秦朝和满清,一头一尾也真是缘分。
如今天下已经动乱,秦胡亥没时间等待这些人按部就班的升迁,他需要尽可能的使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张良、李左车这样的遗老遗少他不奢望也不会去自寻其辱地去招募,但学室出身的汉初名臣们,秦胡亥到想去尝试一下,毕竟都是自家培养出来的,总不能白白便宜别人。
扬州四川郡,沛县主吏掾萧何、佐史周昌、狱掾曹参;
兖州砀郡,横阳士伍傅宽;
兖州砀郡,睢阳丝贩灌婴;
青州东郡,宛朐士伍靳歙;
三川郡,阳武士伍陈平;
陈留郡,雍丘门吏郦生;
江州九江郡,寿春士伍陆贾;
............
加盖皇帝符玺的缪篆诏书东行于驰道之上,由轻车,赾张,引强等役夫依次传递不敢耽搁,《行书律》有令:“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扬州四川郡,沛县。
自大泽乡陈涉起兵谋反已有月余,这对近在咫尺的沛县来说可谓是多灾多难,先是因监管不力瞒报军情的郡守壹鹏被下狱论罪,新任郡守醋眭将治所迁移彭城,至使沛县守备空虚,周遭盗贼频繁,而后,刺史蒙毅于州中各郡间征兵征粮以供给左将军王贲,沛县可谓是惶惶不安,有苦难言。
如今县城整日都处于严格宵禁之中,乱世来临,让沛县令禤单也生出了别样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