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不明所以,镜头转过,画面之中,但见螭首正面,除了嘴唇,就是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
曹七七打趣道:
“像极了我家呲牙的傻笑的哈士奇,又像极了露着大板牙傻笑的驴”
经他这么一说,直播间众人一看,还真像:
“哈哈哈,乍一看,蠢萌蠢萌的”
“这画面感极强哦”
“小萝莉形容的一点毛病都没有,我家哈士奇也这德行”
“表示驴笑的和这龙头不能说没区别,只能说从这个角度看,两者一毛一样”
“哈哈哈哈”
曹七七抬手拍了拍龙的大长脸,不经意间瞥见过了自己半个腰身高的基座,气不打一处来,抬脚咣咣就踹了两脚:
“该这么高干嘛!”
系统一头黑线,直播间众人哈哈大笑:
“看来,果然身高是硬伤啊,就连如此暴躁的小萝莉都难逃一劫”
“就是,古人闲着没事盖那么高做什么?”
“那叫须弥座”
老顽童又冒了出来。
“对,这基座叫须弥座”
系统开始讲课道:
“基座,就是建筑或其他陈列物下面起承托作用的底座,古代的房屋从原始时代穴居和巢居,发展到建造在地面上的建筑,是一个跨越时代的进步。一般为了防止潮湿和遭到侵害,故“高台榭,美宫室。”
说着他将镜头给了基座一个特写,隆恩殿月台真的很高,仔细观察,基座凹凸有序,他先是偷瞄了一眼小萝莉,发现小萝莉没有暴躁的迹象,这才开口: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后来代指建筑装饰的底座,比如影壁底座等。”
“须弥原为古印度佛教中的山名,古印度佛教中,把圣山称为须弥山。须弥山作为佛座,象征着佛坐在圣山之上,更显得神圣与崇高,于是须弥座成为佛像下面固定的基座了。须弥座早期的形式,可以从开凿于五世纪的北魏孝文帝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略端雏倪。至五代、中唐时期,已逐渐形成须弥座早期的形式。”
“宋《营造法式》中宋式须弥座的详细做法为:上下逐层外凸部分,称为叠涩,中间凹入部分称束腰,其间隔以莲瓣。从元朝起须弥座束腰变矮,束腰的角柱改为“巴达玛”(莲花),壶门、力神已不常用,莲瓣肥硕,多以花草和几何纹样做装饰,明清成为定式,上下部基本对称,且束腰变矮,莲瓣肥厚。但在相似大小的建筑物中,清式须弥座栏杆尺度较宋式为小。”
“总而言之”
系统概述道:
“宋式须弥座一般为砖制,自上而下分别为涩平砖、罨涩砖、壶门与柱子、仰莲砖、束腰砖、合莲砖、罨牙砖、牙脚砖、单混肚砖。”
“清式须弥座一般为石制,自上而下分别为上枋、皮条线、上枭、皮条线、束腰、皮条线、下枭、皮条线、下枋、圭脚,共高五十一份。”
随之,镜头给到了月台基座,现场教学道:
“大家看,就以隆恩殿的月台为例:最上方是柱头,护栏中央的为挡板,护栏下第一层石基为地伏,地伏下,第二层石基镌刻有青花纹落的为上枋;第三层镌刻有莲花的为上枭;第四层有祥云腰线的为束腰;第五层描绘有下莲花般的一层为下枭,上枭、束腰、下枭这三层统称为皮条线,哦,以后再遇到拉皮条的记得给他们科普一下,到时候绝对是一个高光时刻”
说着他将镜头对准第六层:
“这第六层,镌刻青花比较少,叫做下枋;最下面简单潦草刻绘三四朵祥云敷衍至极的,也就是挨着地面的这一层就是圭脚,兄弟们,友情提示:以后出门旅游尤其是带着女孩的,踏遍千山万水看到壮观的古代建筑不要只会一句卧槽,那样很掉价的哦~,女孩子们也多注意,外出和男朋友旅行,除了啪,还有诗和远方,千万不要当一个有血有肉的工具人,要开阔眼界”
“bb完了嘛?”
冷不丁一句话,系统只觉得脖子后直冒凉气,回头一看曹七七正冷眼盯着他:
“知不知道,你这样容易教坏小朋友?”
“知道知道”
你说啥是啥,系统表示不反抗。
“哼,走着”
“好嘞!”
系统屁颠屁颠跟着曹七七朝后跑去。
xxx所,所长义正言辞地对手下的一票小同志们说道:
“都学到了吗?”
“学到了,所长”
小同志们气氛高昂。
“好,现在开始画图”
所长不按套路出牌,众小同志一脸懵:
“所长,别闹”
ps:感谢:3339kg花杏杏、朴灿烈朴sir、投的票票,感谢,请收下老夫的膝盖。
小剧场:
子曾曰过:吾日三省吾身,胖乎、长肉乎、晚上还吃乎?
作者答曰:先吃再说,毕竟,减肥是一辈子的,吃可是一时的,能量守恒定律而言,一时的吃是完全可以被一辈子搞定的,毕竟吃那叫吃吗?那叫元气满满!。
铁汁们,有毛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