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三日,马日磾每日早晨去拜访刘辩,其余的时间都在卢植的学舍中度过,偶尔也给这些青年学士讲一些见解。
日子过得倒也悠闲。
这可能是马日磾为官以来,最为轻松的一段日子。
另一边,弘农国的一众大臣也开始提前准备入长安的事宜。
董卓不答应刘辩的条件最好,若答应了,众人早些做准备是好的。
王府中,唐姬躺在刘辩怀里,没有言语。她经过刘辩的解释,知道了现在的情况,这一趟长安之行,恐怕不能避免,若刘辩不去,便要成为罪臣,名义上与刘协为敌。
至少表面上如此。
半晌,唐姬抬起头,瞧着刘辩的眼睛,认真地言道:“王上,这一次去长安,妾身也想一起去。否则……否则……妾身怕再也见不到王上了。”
言毕,唐姬趴在刘辩怀中,抽泣了起来,似乎心中鼓足了勇气,才将这一番话说出。
刘辩知道唐姬心意,心中感动,冲着唐姬地唇吻了下去。
门外,原本准备来寻唐姬的貂蝉从门外经过,匆忙回了自己的屋内。
第四日,蔡邕从长安返回,不仅带来了第七份诏书,还带来了董卓的书信。
董卓同意刘辩率军进入京兆尹,但数量不能超过三千人。
这样,刘辩也下定了决心,命蔡邕再辛苦一趟,回长安说他愿意赴长安。
于是,弘农国上下,开始准备刘辩入长安的事宜。
这一次,刘辩准备将荀攸、华歆、皇甫嵩几位重臣都留在弘农。他离开后,这里需要他们主持大局,同时他也担心董卓不对他动手,却会为难这几位弘农国重臣。
皇甫元被刘辩委任为华阴令,而高顺被他召回弘农。
这一次,刘辩不带几位重臣,准备带张辽、高顺、徐宁、马礼、杨俊并三千兵马前往长安,另外还有曹性率两百卫士同行。
弘农国文有荀攸、华歆,武有皇甫嵩、徐晃、曹性,关外又有徐荣、樊稠,又有各县贤才,他离开这段时间,弘农国稳定不用他担心。
只有河南尹一处,刘辩心中有些隐隐的担心,他担心有人趁他不在弘农国这段时间,枉图染指河南尹。
这也是他为何将荀攸留下,居于弘农城主持大局。
好在诏书虽多,却并未要求他何时到长安,董卓自从知道他愿意到长安之后,便没有后续诏书到来了。
十二月二十六日,临行的前一天,刘辩将弘农国众臣召聚集在一起,对此次入长安一事进行最后的托付。
这一次,刘辩并未滔滔不绝,也并未语出惊人,只是淡淡地言了一句:“与诸卿君臣一场,寡人甚幸。”
尔后,刘辩便令众臣一切如常,各自做好本职工作,不要因为他的离开而松懈。
皇甫嵩、荀攸、华歆等人齐齐跪于他身前,感谢刘辩的知遇之恩,皇甫嵩等人更是嘱咐张辽等人一定要小心谨慎,保护好刘辩的安全,如果感觉形势不对,要及时报与弘农,好叫众人接应。
众人在府中商议了半日,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准备了应对之策,才各自散去。
明日,刘辩便要启程入那是非之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