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开设松苗基金会,对这些孩子进行文化爱心投资。”
“那怎么做到不单纯撒钱呢?”
“comic relief听说过吗?”
“没有,是什么?”
“英国一个80年代开始的慈善机构,最近英国那边的分公司在参与,我看了一些报道,觉得很有意思,就查了一下。”
“哦?献爱心高慈善不就是捐钱吗?有什么有意思的?”
“听这个名字就应该觉得挺有意思的,果不其然!comic relief:搞笑慈善基金!”
“怎么搞?”
“我先问我们国内全员参与的慈善募捐是怎么弄的?”
“就是每个人定向定量捐一笔钱呗?”
“对,就像结婚奔丧出份子钱,不管你有没有能力,有没有钱,你都得出,不出就遭人口舌,是不是?”
“好像说得差不多。”
“你捐钱的时候愉快吗?有成就感吗?”
“没!觉得烦!”
“但是他们现在搞得那些,却是很有意思,而且那些员工自主自发,连社会民众都全员参与。而且很开心,你知道怎么做到的吗?”
“捐钱还开心?”
“嗯!我问了一个英国在职的员工,他说慈善在英国是一种生活态度。不在乎出多少钱,在乎的是上心,是乐意,是愉快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你越说我越觉得迷糊!具体来点例子?”
“就拿这个‘搞笑慈善’来说吧!他们有一个员工提出,每个人捐一笔几块钱的小数目,为期一周,达到两百块,他就在视频里现场剃光头。
“结果大家都想看他剃光头,一个星期捐款达到500多!喏!给你看视频!”
穆林接过手机,看着视频就笑了,这人胖得一团肉,剃了光头就一肉球,好好玩!
“笑了吧?这就是搞笑的结果!一边做搞笑的事,一边筹纳慈善捐款。
“这剃光头的人可是一分钱没出,出的是用自己的举动娱乐别人的行为而已。而捐钱的人就很乐意,因为捐钱像是买票看别人的热闹,捐得舒心。
“因为付出的同时,他们也有得到。付出的只是几块,十几块钱,得到的是开心一笑。”
“慈善还能这么搞?”
“不止,还有点心贩卖。一些手艺好的人,会烤一些美味可口的糕点什么的,不明码标价,只说一块钱,两块钱一个打底。
“员工在早茶、午休、下午茶的时候,自己挑选喜欢的糕点,丢几个硬币在捐款箱内,就可以享受美食。
“付出的是一两块钱,得到的是美味糕点,受益的是慈善机构。因为吃到了美食,所以这款捐得也很开心!而那个做糕点的人,付出的,只不过是一袋面粉,一些配料的钱,还有时间而已。”
“被你越说我就越感兴趣了!还有别的啥?”
“诸如此类的多得呢!还有一种,就是消费募捐,这个是很多大公司会采用的。
“比如一个品牌,在活动期间,每销售出一个产品,就会将这个货品利润之中的2分钱算到慈善募捐里。如果销售出两百万件产品,就有四万捐给慈善机构。
“产品不抬价,而买产品的人,在看到同类产品,就会因为可以支持慈善事业,而选择该产品。
“一方面该产品通常会因为参与慈善而销售量大增,在增加了慈善募捐的同时,增添了利润,可谓双赢!并且消费者也因为参与了慈善,得到心灵的满足,虽然他们没有比平常多出一分钱。”
“还能有这样的骚操作?”
“嗯,每两年一度的‘搞笑慈善’,收益达到几千万英镑!”
“哇塞!学到了!”
“很神奇吧?”
“那你打算怎么弄呢?”
“我打算主攻文化输出。”
“为什么不是主攻物资?”
“物资用完了就没了,而知识,拥有了,可以陪伴那些孩子一辈子!”
“高大上啊!具体说说,我现在兴趣满满!”
“嗯!”
林叶整合了一些想法之后,又娓娓道来。
“还是先从物质硬件说起。我查看了一下这些地方的设备,基本都有宽带网络,但数码设备不多。所以第一步,我想为他们捐献一些投影仪和平板电脑。
“有了这些,他们就能开小小读书会了!一群人坐在一起,每隔两天就通过投影仪将平板上的绘本用大屏幕的方式显示。老师或者护工可以给他们念故事,也可以有所互动。
“我看了一些小朋友的资料,很多都有疾病,有缺陷。如果没有正确的心理引导,很容易缺乏自信,甚至养歪。”
“嗯!而且很多人不适合户外运动,或者集体活动。好像有好多也是孤独症儿童,聋哑儿童等等。”穆林一边翻资料,一边说。
“是的,所以读书这种稍稍带有互动,又不会太激烈的活动,是我喜闻乐见的。”
“那……解决了硬件之后,你打算怎么操作?”
“这个么……”林叶开始了下一轮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