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就绪,就等两人把东西都搬进来了。穆林提议,大家来个自拍合照,放在相框里展示纪念。
8月31日,距离开学还有一个星期,穆林和林叶已经住进了新公寓。这个星期的任务,是穆林陪林叶熟悉训练上学放学路线。公寓距离f大两站地铁,出口不远就是学校,穿过一个小花园就是文科楼。
那一天,穆林陪着林叶从公寓到教学大楼,再从教学大楼回到公寓,整整转了一天,直到林叶可以适应新环境,不会再耳鸣,心慌,脸色发白,视线发黑为止。
傍晚,刷了一天公交卡的两人又饿又累,特别是林叶,克服心理障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身心消耗都很大。穆林心疼林叶,不让她再做饭,找了一个环境清幽的饭店,要了一个包厢,花完了最后的存款。好在明天生活费就会到账,奢侈就奢侈一天吧!
看着满客厅各种植物,各种装饰,还有各种软家具,穆林有些囧,原来钱都是这么被自己花光的啊!“我们两人中,到底谁是女人?”低估了这样一句后,穆林把银行卡递给林叶,郑重地对她说:“和你适应新环境一样,我也要继续适应不乱买东西的习惯。适应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我需要你没收我的卡!”
就这样,林叶负责起了他们的一日三餐,他出钱,她出力,外加租金对半分,开始了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活。
说起这三餐,林叶还有一个小怪癖,就是她还是习惯会把他们的食物装在便当盒里再放在桌上。所以,家里有很多木质的便当盒,餐盘之类的餐具却是寥寥无几。
早上吃了早餐,穆林和林叶就会带着便当,一起去地铁站,在那里搭乘不同方向的地铁去上课。傍晚,基本都是林叶先到家,食材够了的话,就会炊烟袅袅。或者等穆林回家后去附近的超市补给。
晚上,大书桌一人一边,自己管自己做自己的事,或者各自窝在沙发上看书,打游戏。大多数时间,他们是安静的,这种安静里没有相对无言的尴尬,而是一种相互陪伴的静谧的默契。
到了周末,他们就会各自回家。周六穆林会给他父母打工,用他的话说,就是“为了斗米出卖灵魂”。不过,这些只是说说而已,他早晚都要接手的,他明白得很,只是想多自由几年而已,但是谁都不可能没有熟悉过业务就顺利接手的,现在是混个脸熟。
林叶则是回家陪苏柏杉,听他说说出版社的趣闻,又看到什么奇葩的稿件,又有哪些真心不错的稿件因为敏感局限,不能给予发表有多可惜,又有什么新思路在发酵,等等。
直到年底,生活都平静而温馨,就像是给林叶开了外挂一样,循规蹈矩,没有意外,顺风顺水地就过了元旦。林叶不喜欢吵闹的环境,无论是谁的聚会,她都不会参加。只是收了几个礼物,送了几个礼物,然后在家和外公吃了一顿丰盛的跨年饭。
唯一不同的是,外公在元旦假期这几天里也是忙到过了半夜才睡,精神明显不太好。虽然他还是很耐心地用他的空余时间,给林叶一些习作,指导她怎么批阅。
苏柏杉说过,如果他老了,出版社的重任就要交到她手里。管理,她肯定是不行的,他已经培养了几个可靠的后辈,但是稿件审阅,她是义不容辞的。他想过了,这也是让她将来能独立生活的最好的路了。
年轻的时候,苏柏杉因为一篇文章和自己的爱人结缘,于是有了这个出版社,出版社的规模越来越大,繁忙的管理工作让他与文章的接触越来越少,他也曾经怀疑过自己这个决定。
现在,他无比庆幸自己当初搞了这么一个出版社,让自己的外孙女能够这辈子衣食无忧。
所以,这六、七年来,他一直在像带徒弟一样引导着林叶。好在林叶本身就是个书虫,又是个聪慧的,所以虽然是刚成年的年纪,她的批注和见解已经和三、四十岁,在工作中实践了十多年的老编辑不相上下了。
这让苏柏杉十分地欣慰,也让他下定了决心,要好好经营,创新自己的出版社,让它能在竞争的潮流中不被淘汰,为林叶一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