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新本来在发呆,听到于东的话,反应了一下,随后赶忙起身告辞,“好,好,我就不打扰了。”
看他转身就走,于东连忙喊他,“你还没告诉我你住哪儿,我明天怎么找你啊。”
“哦,我住202。”
……
从于东房间出来之后,刘慈新盯着“312”的牌子看了好一会儿。他多少有些失落,因为他觉得于东大概率在敷衍他。
也怪自己,一开始没跟于东说清楚这稿子的篇幅。
估计于东之前以为就是个中短篇,所以才说要看看。现在看到是这么长的一部小说,不太想看了,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说,才说等明天再找自己的。
这可以理解,毕竟于东要看完这稿子,肯定要到后半夜了。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参加银河奖会把稿子一并带来。
想找杨萧再看看?
确实有这个想法,他明知道杨萧看了一年,结局已然明确,但他就是有些不死心。
下午于东主动说要看他的稿子,把他快要死掉的心给重新点燃了,不过这会儿又快熄得差不多了。
刘慈新站在门口摇了摇头,拖着步子然后慢慢地朝自己房间走。
……
第二天一大早,刘慈新正在厕所刷牙,忽然听到外面传来敲门声。
“来了。”
刘慈新喊了一声,迅速漱了漱口,然后出去开门。
原以为是酒店服务员,却没想到于东竟站在门外。
“看你的样子,很惊讶嘛。”于东笑着说道。
“没有,没有,请进,请进。”刘慈新让了让身体,请于东进去。
进了房间,于东将稿子还给刘慈新,“稿子我已经看完了,整体还是不错的。”
听于东这么说,刘慈新是不太相信的,这才过了多久?于东还能为了自己的稿子熬夜,然后还起这么早?
“你的思路很好,但是里面充斥着太多的政论,一些地方处理得也不太得当,首先一点,读起来就让人很难受。再说说里面的政治色彩吧,有些过于浓厚了,比如最后交换国土这部分,没有编辑能给你过稿。”
于东再开口时,刘慈新就愣住了。
他竟然真地看了!
要不是真地看了,不可能说出这么一段话来。
但是让他惊讶的还在后面,只听于东继续说道:“交换国土这部分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有趣的,但是你不觉得它十分突兀么?我们把整部小说看成一个整体,少了交换国土的这部分,小说的科幻性并没有减弱,但是多了这部分,整体的流畅性就下降不少。”
“咱们从戏剧性的角度来看,这部分除了突兀,就是突兀,它有戏剧反转,却没有戏剧合理性。”
于东昨晚看到接近两点才把《超新星纪元》的稿子看完,看过之后他发现,这篇稿子跟后来出版的《超新星纪元》可以说完全是两本书,很多内容都不一样。
其实于东可以简单地将出版的那版《超新星纪元》内容给刘慈新点出来,告诉他这里该怎么处理,那里又该怎么处理。
但是于东没有这样做,一方面这样程度的指点有些过分了,很容易引起刘慈新本人的反感。另一方面,他觉得既然是刘慈新的书,还是交给刘慈新去动把动吧,也根本不需要自己这样揠苗助长。
应该相信刘慈新,他是有这个能力把书写好的。
所以于东只从文学和科幻两个角度聊了聊这本书。
文学这块,于东是专业的,说出来的东西,有很多刘慈新也听得云里雾里,不过即便只听懂其中一部分,他也依旧感觉非常有用。
特别是关于戏剧性的解读,让刘慈新豁然开朗。
他之前写小说的时候,总感觉有些地方很别扭,却又不知道问题是什么,现在听于东说完,他终于知道病根在哪儿了。
其实于东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指导刘慈新写小说,而且还是科幻小说,但是如今的刘慈欣确实还很稚嫩。能看得出来,他有想法,但是表达还不够成熟,没有体系。
甚至你可以在这本三十万字的小说里面发现,前面跟后面的写作风格都有变化。
这就是写作风格不成熟的体现,因为新手作者会写着写着改变很多,有些是进步,也有些是退步。
说到最后,于东总结道:“你很有想法,但是掌控一部长篇小说,你还缺了点东西。这部小说如果想出版,肯定要改,而且是大改,可能改一次两次三次都不行,要改到你看到这本书都想吐才可以。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是,在想办法修改这本书的同时,尝试写一写中短篇小说,提升一下自己的掌控力。”
听到于东说不能出版,这次刘慈新没有失望,反而从心底燃起了一股斗志。
他看着于东,感觉实在不可思议。于东明明才二十多岁,比自己还要小几岁,但是他表现得根本就不像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刚才那一会儿,听着于东讲话,刘慈新甚至感觉自己回到了中学课堂。
或许这跟于东的职业有关吧,他不就是大学老师么?
于东想了想,又说,“我介绍一个人给你认识,他或许可以在你以后的创作路上提供一点帮助。”
刘慈新有些感激地看着于东,由衷道:“谢谢你,于东。”
“不用谢,我带你去找那个人吧,把稿子也带上。”
“好。”
于东说的那个人就是吉米。
吉米给于东开门的时候,正要张口抱怨于东大清早的扰他清梦,忽然看到于东旁边站着另一个人,便换了一副职业笑容,“这位是?”
刘慈新惊讶地看着面前穿着白色背心的外国男人,他茂密的胸毛跟他一口地道的普通话显得格格不入。如果不看人,只听声音,绝不会想到这会是个外国人。
“这是刘慈新,我的一个朋友。”
——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