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王胆子小,死都不愿意称帝,不过这群大臣倒也有办法,嘴上喊王爷,大臣的职位仍跟朝廷上一样。如此,两全其美。
这样的背景标志着鲁王朝廷的大权完全是掌握在朝臣手里,而朝臣有很多都是党人出身,陈民有7成的把握自己即使劝降不成,也能保住命。
果然不出陈民所料,这些大臣已经腐烂到了一定程度,满嘴圣人言,私底下做的全是不能说的事,即使捧鲁王上位也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陈民的劝降在这些人的意料之外,但不管是不是党人出身,他们都没想过要将陈民送到鲁王面前,将他斩首示众。
这些朝臣的心理是这样的:如今大兴势大,有陈民在,万一大兴打过来了,自己还有条后路。
秉着这样的心理,他们很热情地招待了陈民,虽然没明着答应投降的事,但陈民知道,只要大兴大兵压境,他们就会彻底倒向大兴。
安宁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乘着大兴的军队没来之前吞并鲁王,之前没吞并他是想让他引走一部分注意力,但如今要是自己不行动,可能就要被大兴逐个击破了。
安宁决定让大家共同想办法。
吴沣道:“公主,臣认为咱们应当尽快吞并鲁王势力。若是等大兴大军来了,咱们再想轻易拿下就难了。”
苟新也道:“臣附议。倘若大兴得了鲁王的底盘,那就相当于一把尖刀插在咱们身边,那咱们怕是夙夜难寐了。”
其他几个安宁后来收的谋士也都纷纷赞同,既然众口一致,安宁就同意了大家的意见。打鲁王的地盘,不但要打,还得打得漂亮。
安宁召见了东、西、南、北四军将领,让他们准备攻打鲁王地盘的事。
四军将领早就想打大仗了,几年了,只有小股部队出动,连个建功立业的机会都没有,如今终于有个大的战事,大家早就期待已久了。
这几年,安宁坐拥5省之地,闷头发展,早就不是当初瘸腿走路的时候了,如今的5省工农业、商业、军事、教育都很发达,每年仅税收都能压满仓库,这还是安宁几番减农税的结果。
如今,安宁可以说已经拥有跟大兴决战的能力了,毕竟大兴占有的省份虽然多,但北方跟南方的差距注定了大兴那边的发展不会比安宁这边好。
更何况安宁的眼界早就超越了这个时代,用答案去套问题,还不简单。
安宁一声令下,5省全部动起来,大军更是悄悄移到了跟鲁王地盘接壤的俞县。无数的情报消息从鲁王地盘传出。
鲁王本来占据了五省之地,鲁王的京都被其他三省围在中间,恰好隔开了安宁跟建平帝的势力,但之前俞省已经被安宁夺过来了,就连俞省治下的俞县如今都成了安宁驻兵的地方。
安宁的军队如今可以直插入鲁王的首都卞京,只要拿下了卞京,其他3省就不足为虑了。
因此,安宁这边制定的政策就是让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卞京,再调一部分骑兵绕道围住其他三省,待卞京被攻占后,其他几省定会望风而降。
鲁王治下的百姓对他的政权完全没有好感,人心很散,很多人都往安宁治下的地方跑。所以鲁王的盘虽然不小,但军队只能打顺风仗,稍一出问题,就完蛋。
安宁的军队很快进入了汴京,很神奇的居然没遇到多少抵抗。
这主要是因为鲁王的官员们都在宴请陈民,底下守城的连自己的上司在哪都不知道,更别提报告了。再一看见大军压境,打也打不过,不投降还能怎么办?
于是,一个也没跑得了,东军进去后将那群平日里吆五喝六的大佬全都抓了,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官员有的满脸清高,呵斥怒骂,有的痛哭流涕大声求饶,也是人间百态尽在眼前了。
至于陈民,他真是没想到自己在鲁王的地盘确实没被抓,可鲁王的地盘整个都没了,自己机关算尽,还是被抓,这下只能闭眼等死了。
安宁没费什么力就收下了鲁王的地盘,比安宁想象得还好打,从这方面来说安宁必须得感激那群官员,同时安宁也觉得,有这些官员在,大平不亡国才奇怪。
安宁很快决定要将这群官员斩首示众,陈民痛哭流涕的说自己有大兴的情报,可以帮助安宁反攻大兴,希望安宁能饶自己一命。
安宁理都没理,就算自己要反攻大兴,也不会靠这种玩意,这种人的脑袋不砍才是浪费。
100多个脑袋同时落地,安宁眼睛都没眨一下,在血流成河的同时也给安宁治下的官员警示,要脑袋的就安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