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发福任弘不一样,勤勉于政务的刘询身材依然和当年一般清瘦。
他对这份奏疏大摇其头,盖宽饶先弹劾了陈万年和檀长卿这两个家伙跳沐猴舞失仪,应该重罚,又弹劾丞相、御史大夫等坐视两位九卿失仪,当责,又引经据典,用孝文皇帝生前不隆窦氏的例子,以为不能对外戚太过优待。
“此人刚正有余,却太不懂人情世故,平恩侯与朕的关系,是文、景外戚能比的?”
但刘询还是示奏疏于许皇后,许平君连忙谢罪:“此事是因平恩侯府宴飨而起,妾一直说不必大操大办的,陛下要罚就罚妾,勿要怪罪丞相、御史大夫与右扶风、长信少府。“
刘询让皇后放心,他这次不打算惩处任何人,在他看来,又不是朝堂之上衣冠朝服,私人宴飨时跳个舞怎么了?用得着上纲上线么?
而右扶风陈万年是任弘故吏,长信少府檀长卿则归太皇太后上官氏管,他们也是想让许广汉高兴,若加以惩处,平恩侯可不得尴尬死。
但刘询也不欲反过来惩罚盖宽饶。
“朝中确实需要几个像汲黯一样的人。“
汲黯是武帝朝的一个异数,孝武时,朝臣是高风险职业,天子喜怒无常,光是自杀或被杀的丞相就有六个,其他的大臣更是数不胜数,很多人升官了不但不喜反而哭丧着脸,每日都活得战战兢兢,唯独汲黯例外,直言敢谏,也只有他,才敢不留情面喷得汉武帝难堪,事后却只骂道:“甚矣,汲黯之戆也!”
刘询听说,孝武能够在上厕所的时候见卫青,能够不戴头冠见丞相。但是轮到汲黯的时候,就必须把自己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什么头冠、衣服之类的有一点瑕疵就不会见他。
如果说东方朔、司马相如是逗乐子解闷的玩具,卫青霍去病是锋利的刀,那汲黯就是孝武用来正衣冠的铜鉴。
刘询也需要几个这样的人,在他看来,盖宽饶有这潜力。
这盖宽饶乃是儒士出身,学的是《公羊春秋》和《韩氏易传》,以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这之后的履历,基本是不留情面怼了张彭祖等幸进大臣,却反被皇帝升迁。
刘询知道,盖宽饶是个清官,每年虽有二千石俸禄,却被他用来分给贫贱的下吏和向司隶校尉反映权贵豪强暴行的百姓,这导致他连替儿子交免役钱都凑不齐,其子只能步行到北方边境任戍吏,公正廉明到了这样的地步。
再加上那不畏权贵的性格,导致皇亲国戚和三辅豪强对他又恨又怕,还真有点汲黯的味道。
故刘询对盖宽饶多有维护,但也常年不升其职位,只让他在最合适的位置办事。
此次也一样,刘询将盖宽饶的奏疏留中不发,打算将此事就这样抹过去,全当无事发生。
结果到了三天后,尚书台那边又送来一份盖宽饶的奏疏,刘询还以为是他心有不甘再度弹劾,一笑而过,等忙碌完其他事后,才慢悠悠地启封。
才看了几个字,刘询就皱起眉来,读罢默默将奏疏翻过来放在案几上,中书令弘恭侍奉皇帝多年,他看得出来,这是天子在强忍怒意啊!那盖宽饶究竟在奏疏里说了什么?
“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以法律为《诗》、《书》。”刘询忽然念了这么一段话,看着弘恭笑道:”中书令,盖宽饶这是在指谁呢?“
这意思是,陛下竟然把一帮宦官当作周公、召公,把法律命令当作《诗经》、《尚书》。这不就是指着鼻子骂他弘恭和那些天子任用的酷吏循吏么?
但最让刘询生气的,还有盖宽饶下一段更加大胆的话,已经完完全全,触犯了刘询的底线!
“韩《易》有云: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天下乃是将帝位传给子孙,官天下则把王位让给贤能,这就如同四季转换,功成者离开,不得其人就不居其位!”
等让弘恭退下后,刘询将这奏疏又看了一遍,越看越觉得好似吃进去一只苍蝇,手忍不住重重砸在案几上。
“这盖宽饶恐怕不是如汲黯一般的戆,而是大奸似忠啊!他认为朕不居其位,那谁来做合适呢?”
……
ps:回家晚了,略短,今一明三技能,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