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茶丹看着有趣,也跟着学习编织。宫里的除夕夜,大家都在放着烟花爆竹,乐正云秀与陈茶丹却因发现了几种新的挑针法可织出不同的花色而激动。
正月初一,第一件成衣编织完成了,陈茶丹的毛衣也完成了两个袖子,开心得不得了。
陈茶丹捏了一下,手感柔柔的,相当不错,放身上比划了一下后说:“乐正老师,让我试一试,这衣服暖不暖和?”
试的结果,毛衣太宽大了,不合身。陈茶丹眼尖,似发现了什么似的说:“乐正老师,这毛衣身体给赵小王爷可能刚刚好。”
一语惊醒梦中人!乐正云秀自个也奇怪,为什么会按他的身材织出穿越后的第一件毛衣呢?是自个不知不觉中对他产生了情愫?
《织毛衣》
两只黄鹂鸣翠柳
正在傻傻织毛衣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织毛衣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怪当时织毛衣
昔人已乘黄鹤去
空余傻x织毛衣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傻x织毛衣
劝君更尽一杯酒
傻x宁可织毛衣
乐正云秀想起了当年网络里戏谑的一首织毛衣之歌。也许,自个就是歌中的那个傻b,体会不到那份深沉的爱?
对了,陈音柔,不,现在开始得叫赵音柔了,她不久得远去千里之外的大辽,织件毛衣让她贴身穿着,留个念想。乐正云秀正这么想着,听得陈茶丹说:“姐姐,你看我织的合音柔姐的身否?”说完,拿毛衣在自个身上比划了一下。
第一次织,难免有些生疏,针脚不齐,弯弯扭扭的。乐正云秀给指出几个不合适的地方,告诉她如何纠正。
羊毛用染料染色后,乐正云秀开始正式织第二件的毛衣。即将收腰时,杨淑妃走了进来,问:“这是什么?我从没见过。”
见过才怪呢,宋人只有羊皮大衣,整张剥下来。从没毛衣,绵羊是皇室观赏用的宠物,而不是剪毛用的经济动物,北方的大辽也一个样,还没发现羊毛可以这么用。织毛线真正的在中国流行,是鸦片战争以后,别看这项技术简单,实际上,领先了当时九百年。
一根线慢慢地变成衣服,又柔软,又有弹性,摸着暖和,杨淑妃看着极感兴趣,也试着向乐正云秀拿了几根毛线针织了起来。
北宋时,中国人在冬天不是穿皮袍(里子是各种皮子,外面是绸缎或布)就是穿面袍(里外都是布中间絮棉花),肥肥大大,特别是小孩子,像一个个圆球。毛衣的美观性实在强它们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