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河内军的进攻,汉军将士开始退缩了。
在汉军内,兵力代表着话语权,一个军官只有兵精粮足,说话的时候腰杆才硬,尽管陈兴昌从各支营伍集结了部队组成了救援大军,但是大部分的队长在出兵之前都得到了主将的叮嘱,要求保持兵力。
汉军中,像戴仁这样敢打并且愿意打硬仗的将领太少了,就连戴仁部也在上午的进攻中伤亡极大。
除了汉军本身凝聚力不强之外,河内军的作战特色也是影响战争走势的重要一步。
河内军虽然是全线进攻,却没有采用把兵力平均分摊在各处的这种效率低下做法。
重点位置重兵进攻,非重点位置,则只进行牵制和佯攻。
受到牵制的汉军假借陈兴昌的军令,按兵不动,坐视友军被击退、被击溃。
处于河内军重点打击位置的汉军,同样不愿意承担太大伤亡,部分指挥官甚至在河内军攻势稍稍受阻之后,就组织士兵后退,不仅让出了防守阵地,还把友军的侧翼暴露了出来。
汉军的多处阵线遭到突破,突破后的河内郡没有追击,反而从侧翼攻击那些“坚守”阵地的汉军将士。
渐渐的,汉军将士们都摸清楚了河内军的作战规律。
只要河内军将士没有重点进攻,汉军将士就按兵不动,一旦汉军将士增强了攻击力度,就迅速转进,让出攻击通道,把河内军的进攻祸水东引。
由于战事吃紧,兵员紧缺,陈兴昌已经带领主力援助前线的将士了,因此,陈兴昌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汉军将士们的消极作战,更没有对违纪违令将领进行惩处。
等到陈兴昌意识到形势不妙的时候,他已经控制不住局势,整个前线阵地已经大面积失守。
就连陈兴昌的部队也失去了侧翼掩护,陈兴昌连忙招呼还在作战的戴仁部开始撤退,两支部队边战边撤,交替掩护,朝着后方撤退。
河内军占领了汉军的阵地,伤亡较大的部队原地修整,战力保持完好的部队继续进攻。
单从决战效果上看,汉军的伤亡远远小于河内军将士,但是,河内军获得了大量汉军遗弃的装备,减少了战斗损失。
两军交战,打胜仗的一方更能提振士气。
随着河内军取得胜利,把汉军赶下阵地,汉军的另一个优势开始显现了出来,那就是忠义营的叛乱。
陈兴昌的部队坚守阵地的时候,忠义营将士还能保持冷静,阵地失守之后,汉军将士总算认清楚了局面。
蒋继嗣有言在先,只要杀死了吕建业,就可以官升三级。
作乱的将士试图杀死吕建业,但是叛乱失败了,忠于吕建业的部队击败了叛乱军。
参与叛乱的士兵趁乱逃下高地,来到蒋庆军中投降。
叛乱虽然没有取胜,却再次削减了吕建业的实力。
蒋庆以降兵为先锋,杀向了高地,不仅很多汉兵选择投降,吕建业本人试图自杀,却被卫兵阻止。
卫兵队长亲自将吕建业杀死,并将尸体送给了蒋庆。
按照之前的约定,卫队长被连升三级,管理忠义军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