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按照孙立德的推测进行,柳鸿远进攻南唐只怕也是另有有目的。
通过进攻南唐获取威望以便更好的掌握权柄,然而,唐国的反抗能力远远出乎了柳鸿远的预料,柳鸿远没能取得灭国大功。
柳鸿远无法灭唐,是很难在威望上压过独享灭周战功的赵哲的。
更糟糕的赵哲的野心,这位青年王子似乎不甘心做一个傀儡王子,在柳鸿远出兵南唐的时候,赵哲进行了一系列兵力调动,和人事任命,似乎有重新夺回权柄的意向。
因此,柳鸿远就“被裹挟”了。
孙立德的所有想法都只是推测,属于一种阴谋论,在孙立德看来,这一系列的计划中变数实在是太多了。
不论柳鸿远究竟想做什么,柳鸿远起兵的事情对孙立德来说是一件好事。
孙立德的目标是争夺天下,因此,孙立德需要迅速扩张自己的实力,消灭宋致远是第一步。
孙立德这次南下动用了处鹤山军外的全部兵力,士兵加上民夫一共动用了一千五百人,队伍中有大量的匪军俘虏,大部分的匪兵对于宋致远没有忠心,发现德字营待遇更好,这些人选择了投降。
孙立德的汉军在人数上并不占优势,但却在士兵战斗力上占尽了好处。
北地郡的军备和粮草源源不断送达汉军营地,汉军在作战之前,已经把自己立在了不败之地上。
有整个北地郡作为后盾的汉军粮食储量远远超过匪军。
匪军的兵员比汉军更多,粮食的消耗也会比汉军更多。
孙立德在夺取龙岗城的时候焚毁了大量粮食,只怕匪军的储粮无法支撑匪军的消耗。
换位思考,如果孙立德是宋致远,肯定不会傻傻呆在龙岗城中等待汉军的进攻,只有和汉军决战,匪军才有胜机。
孙立德确实猜对了,宋致远确实做出的行动,汉军在南下过程中不断和匪军小股部队发生接触。
匪军精锐,尤其是马匪部队,不断深入汉军后方,似乎准备劫掠汉军的粮道。
宋致远一面做足了战斗准备,摆出强硬态度,暗示匪军的抵抗决心;一面派出了使者,到达汉军驻地和孙立德商谈和议。
使者传达了宋致远的意思,宋致远不仅表示愿意归还除龙岗城之外的全部村镇,还可以保证匪兵不再劫掠汉军的村镇。
宋致远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释放邹萍,另一个条件则是汉军退兵。
使者表示燕山匪军已经被打服了,之所以占住龙岗城,只是为了养活燕山的兄弟们,做一个富家翁。
对于宋致远的和谈请求,孙立德嗤之以鼻,宋致远之所以愿意归还汉军的土地,还不是因为汉军的军容鼎盛,势不可挡,阻挡不住,卖个人情而已。
汉军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实力夺回土地,燕山军的大多数领地在汉军的眼中如同不设防一般。
汉军一旦撤离,宋致远再次反叛,汉军还是会耗费精力组织进攻,那时候,只怕鲜卑人不会再给孙立德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