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匪兵被孙立德成建制的收编,其他的俘虏则需要分情况处理。
孙立德从俘虏中挑选了少量没有家室在燕山充当人质的土匪,这些土匪没有后顾之忧,威胁最小。
这些匪兵打乱了编制,分派到私军之中,补充了汉军的战损。
其他的土匪则被孙立德送进了大牢,交由狱卒看管。
狱卒同样是县吏,在这次的攻防战中同样被孙立德抽调到了城头进行防守,狱卒伤亡很大。
因此,狱卒们对孙立德表现的很冷漠,孙立德倒不需要他们热情,把俘虏移交之后就匆匆离开,返回营房。
在营房中,孙立德正好遇到了等待多时的刘县令,除了刘县令之外,还有几个北康县的士绅。
这些人试图向孙立德索要一些战功。
在得到了供给军粮的承诺之后,孙立德做出了让步,给县令们分润了战功。
士绅们和狱卒不同,不论心里对孙立德有多大意见,但他们总不会对战功有意见。
孙立德同样不想把北康县的士绅得罪的太厉害,这些人拿自己没办法,但却可以给自己的亲友制造麻烦,为了减少仇恨,孙立德满足了这些人的合理要求。
处理完手头上的各项事务,鲁连秋派出的第一支援军已经从北门进入了北康县。
带队的军官是一名郡城兵的老兵。
鲁连秋也算是单枪匹马来到北地郡上任,赵哲并没有给他配齐助手。
北地郡的兵力规模又非常大,不论是后勤还是指挥系统,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为了把指挥系统构建起来,鲁连秋从北地郡硕果仅存的郡城兵中抽调了大量有经验的老兵转任军官。
眼前的这个军官正是郡城兵将军孙虎的卫队长,正是那个给自己安排了一营老弱病残的卫队长。
两个人客气的见了面,这位军官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似乎没有认出孙立德。
孙立德选择以德报怨,协助军官安排营房。
直到傍晚时分,鲁连秋带领的主力才到达了北康县。
孙立德站在城门处迎接。
鲁连秋看见孙立德,笑着说道:“不愧是定策城攻防战大破冯明德的孙将军,不仅阻止了匪兵的攻势,还击败了燕山匪兵,这一仗真的打出了我军气势。”
孙立德客气了一番,表明功劳是全体将士的,随后在前引路,带领鲁连秋前往县衙。
鲁连秋的部队兵员太多,部队一旦进城,无法安置,士兵们直接前往城外的匪军大营进行休息。
在花云的计划中,他构建大营的目的,是为了长期作战。
计划没有变化快,汉军不仅瓦解了匪兵攻势,援兵仍在迅速逼近,匪军最终选择了撤离。
由于是敌前撤离,时间有限,原先留在大营内的少量战利品无法转移,就连营寨都没有机会焚烧。
匪军大营完好无损落入汉军手中,便宜了汉军,省去了重新建造营寨的功夫。